理想就是人生的奮鬥目標,是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孩子有很多理想,最有雄心壯誌。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愛護孩子的美好理想,並鼓勵孩子為理想的實現努力奮鬥。
孩子小的時候,總是說“我想當科學家”“我想當舞蹈家”“我想當醫生”“我想當老師”……有很多理想,雖然常常朝令夕改,但那畢竟是一種夢想,需要家長進行理想教育。在理想的指引下,孩子會更好地成長,走向輝煌的未來。
哈佛大學對一些智力水平和年齡相近的優秀青年做過一次關於夢想的調查,結果發現,3%的人擁有堅定的夢想和雄心壯誌,並且後來果然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領袖人物;10%的人有一些關於職業和生活的十分具體的夢想,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成了醫生、律師、高級主管、營銷專家,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60%的人對自己的夢想沒有實現的把握,後來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盡管生活安逸、工作穩定,但大都沒有什麼成就和太大的發展;27%的人完全沒有夢想,後來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抱怨上天、詛咒命運、數落他人,靠社會的救濟勉強度日。
從這個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理想對於一個人的未來發展是多麼重要。所以,父母一定要嗬護好孩子的夢想,並和孩子一起努力去實現夢想。
好父母可以這樣做:維護孩子大膽的夢想
孩子有很多夢想,可是如果孩子的夢想有的不切實際,我們要怎麼辦呢?其實,家長最先要考慮的不是夢想的問題,而是孩子對這個夢想的堅定程度、對實現夢想的信心和是否能夠克服重重難關直到夢想實現。
很久以前,在美國,有一個小男孩約翰,他的老師讓寫一篇題目為“我的夢想”的作文,可是約翰的作文本上卻是一個大大的紅“×”,沒有分數,老師要求約翰重寫,並說:“你‘希望將來自己能擁有一座占地十餘公頃的莊園,在遼闊的土地上種滿如茵的綠草。莊園中有無數的小木屋、烤肉區,及一座休閑旅館。除了自己住在那兒外,還可以和前來參觀的遊客分享自己的莊園,有住處供他們憩息’。你這個夢想太不現實了,要想及格,重寫一篇你的夢想吧!”
約翰很為難,因為這確實是自己的夢想,自己十分渴望、願意為之奮鬥的夢想。前一天在寫作文之前,約翰已經把這個夢想告訴媽媽了,約翰還對媽媽說:“如果老師和同學知道了自己的這個夢想,會笑話他的。”但約翰媽媽卻說:“沒關係,如果你真的堅信這就是你的夢想,努力之後一定會實現的,不要怕別人的嘲笑。”
可是,這篇作文真的沒通過。約翰沮喪地找到媽媽。可是約翰媽媽看了作文本之後就說:“這真的是你的夢想嗎?”約翰很堅定地點點頭,約翰媽媽說:“一次成績好像真的不是很重要!”於是,母子倆都笑了,約翰沒有另寫一個夢想。而30年後,約翰的夢想真的實現了。
我們不要否定孩子的大膽夢想,既然孩子這樣想,就說明這是孩子內心最真切的渴望,而這種渴望是會產生巨大的動力和幹勁的,它會支撐著孩子一直到夢想的實現。我們要像約翰媽媽那樣,不要看眼前的困難,要支持孩子,讓孩子有夢想的權利。
關於如何對孩子進行理想教育,專家建議如下:
建議一: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夢想引導
教育專家認為,6~18歲的孩子的理想發展大致分為四個階段:一是理想發展的準備階段,孩子會把父母的、老師的要求當做自己的理想;二是生活理想階段,是孩子最早進行獨立思考而得出的理想,是孩子在各種活動中因興趣而產生的理想;三是職業理想發展階段,隨著興趣的發展,孩子擁有了某種持續的愛好,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對某種職業的向往;四是社會理想發展階段,這是孩子的抽象思維發展到一定水平並有了一定社會經驗的必然結果,它往往同職業理想相聯係。生活中,我們要細心觀察孩子正處於何種理想發展階段,從而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建議二:根據孩子的能力引導孩子努力的方向
父母培養孩子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自立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對孩子進行理想教育也絕不是抱著讓孩子成名成家的目的。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製定奮鬥的夢想,否則就不會有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孩子在學繪畫,如果孩子的潛力小,我們就鼓勵孩子多描摹景物、人物,能夠愉悅身心就好;如果孩子很有天賦,我們就鼓勵孩子做一個傳播文化、有社會責任感的畫家。
建議三:讓孩子擁有健康的理想觀
有的孩子具有濟世救民的崇高理想,有的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有很具體的職業規劃,而有的孩子的理想要麼不切實際、好高騖遠,要麼以追求金錢、名利為結果,或者是沒有理想。因此,我們要了解孩子理想的性質,積極、健康的理想,必須支持、鼓勵,而不健康的理想,我們就要及時進行糾正,讓孩子不會因認識不清而誤入歧途。
輕鬆教子 小妙招
不要嘲笑孩子的夢想
無論孩子擁有怎樣的夢想,我們都不要嘲笑孩子的夢想,更不要打擊孩子的想法,因為孩子之所以把其定位為自己的夢想,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比如,一個孩子每天都告訴媽媽她的夢想:“我長大後,要做公交車司機,這樣每天可以送很多人去上班,保證不讓他們遲到。”她也可能說:“我長大後,想賣氣球,這樣就可以看到很多小朋友笑了。”其實,這些夢想都是孩子助人為樂的想法。我們要支持孩子,鼓勵孩子,給孩子灌輸一種有愛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