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門曾在一個城市展開調查,發現孩子患有各種身體疾病的約占受檢人數的65%,而有心理障礙的卻占69.9%,超過了身體疾病的患者。
這些調查結果說明了提高孩子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年幼的孩子正處於心理發育階段,心理十分稚嫩,因此更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愛護。
孩子有時也需要情感交流和情緒宣泄。可是,有些家長往往無視或忽視孩子的情感和壓力,剛一放學,就催著孩子做作業;就是在假期,孩子也不能輕輕鬆鬆地度過,還要上各種輔導班,沒有半刻喘息的工夫,更不要說經常和孩子一起談天說地、交流感情了。即使孩子想和父母溝通一下,有的家長也會說:“小小年紀哪有那麼多問題,說那些有什麼用,好好學習就行了。”時間一久,孩子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卻並不會消失,而是都積壓在心裏了,這樣就很可能“憋”出“心病”來。
要想心理健康,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情緒緩解和心理上的壓力溝通是十分重要的。中醫專家說,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每天和身邊最親近的人溝通十分鍾。我們做父母的無疑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及時傾聽孩子的內心感受和壓力、緊張情緒,才會將孩子遇到或存在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好父母可以這樣做:做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
身為父母,就是要了解、清楚孩子在情感和情緒上的每一點變化和不同,然後及時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輕輕鬆鬆地成長。其實,在生活中,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
茜茜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學習成績一直都是中等,無論老師怎麼補課,成績就是上不去。茜茜很努力,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成績還是老樣子。所以,茜茜總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回到家裏也總是無精打采的。
茜茜媽媽察覺到女兒的這種狀態後,就問女兒在學校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茜茜媽媽了解情況之後,告訴茜茜說,隻要茜茜好好學習、健健康康、開開心心的就是茜茜媽媽最希望看到的。從那以後,茜茜每天放學回家後學習完,茜茜媽媽都會和女兒一起聊天,看動畫片,看書,講故事……茜茜覺得很快樂,而且還明白了很多道理,上學的時候也不像以前那樣愁眉苦臉的了,而是仍然努力學習,不管成績怎樣,不落後也是一種進步,而且茜茜的作文寫得越來越好了。
茜茜媽媽的做法很好,讓孩子在生活中盡可能多地感受到輕鬆和快樂,用積極的方法不斷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讓孩子更勇敢地應對生活中、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問題。
關於如何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專家建議如下:
建議一:教育孩子正確對待挫折和遇到的不如意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適當經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挫折能激勵當事者增強韌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產生創造性的改變。一旦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父母應接納孩子的傾訴和宣泄,讓他說出心中的委屈和痛苦,通過釋放達到心理平衡。
建議二:培養孩子優秀的意誌品質
優良的意誌品質是實現目標、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意誌品質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就需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如:孩子摔倒了,不要立即去扶他,而是要讓他自己爬起來;孩子遇到不會解答的難題時,應讓孩子自己查資料、找思路來獲得解決。還要讓孩子養成各種好的習慣,比如,守時,勤奮,好問,等等。
建議三:讓孩子把不愉快的事說出來
可以讓孩子哭,痛痛快快地哭。這就是讓孩子把不快的情緒發泄出來,不堆積在心裏。但同時也要讓孩子記住,要將哭之前的所有痛苦與疲累都統統發泄出來,然後輕鬆對待下一秒,下一刻。在哭過之後,和孩子一起分析失敗、跌倒的原因,最好在紙上分條列出,這樣看起來更清晰、直觀。然後,調整好心態,繼續快樂、積極地成長,這才是最好的方法。
輕鬆教子 小妙招
孩子心理健康的標誌特征
活潑樂觀。與人交往誠懇、隨和,不掩飾內心的喜怒哀樂,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並能客觀對待,困難和挫折引起的壞情緒能很快釋放。
心態平衡。有持續的快樂愉快心態,遇事冷靜,情緒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分析遇到的問題,很少表現出焦慮不安或憂鬱。
意誌力強。不怕困難和挫折,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從不半途而廢。能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實際情況控製自己的願望和行為,能排除外界和內心的各種幹擾因素,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和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
求知欲強。興趣廣泛,善於觀察事物,愛動腦筋,思維敏捷,思路開闊,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嚐試,敢於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富有同情心。樂於幫助別人,樂於關心別人,常有“利他”行為。
人際關係良好。心胸開闊,隨和親切,尊重別人,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能很好地適應紀律的約束和各種行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