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養成教育 養成好習慣,擁有好未來(2)(1 / 3)

38.讓孩子擁有樂觀豁達的性格——引導孩子化嫉妒為動力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的家長。無論孩子先天稟賦和後天努力如何,隻要父母好好地引導和培養,孩子就會健康成長,不斷走向成功。

如果別的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而自己卻沒有,心裏就十分不舒服,吵著鬧著和媽媽要。

家裏來了別的小朋友,媽媽誇讚了幾句或表現得親昵些,孩子就會嫉妒,對來做客的小朋友就不友好、不禮貌。

兩個孩子比賽壘城堡,玩得好好的,可一個孩子看到別人壘得又快又好,自己卻怎麼也壘不好,情急之下,索性把兩個人的“城堡”都推了。

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和表現簡直再正常不過了,英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4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具有嫉妒心了。研究人員做過實驗,15個月的孩子,如果媽媽當著他的麵抱別的孩子,他就會有所反應,非要讓媽媽放下別人抱自己,並緊緊摟住媽媽,好像在說:“這是我的媽媽,不是你的。”麵對這樣的情況,父母也無需煩惱,因為希臘著名學者喬治·卡納卡基斯說過:“嫉妒是一種十分自然的反應,每個孩子都會嫉妒。”既然人有嫉妒心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那我們就不要嚴厲地批評孩子。

孩子有嫉妒心理,從一個側麵也說明了孩子有力爭上遊、不甘落後的意識,隻要我們科學、合理地引導,就能幫助孩子擺脫嫉妒心理,讓嫉妒向良性方向發展,從而使孩子虛心向別人學習,把嫉妒的對象變成自己學習的榜樣,化嫉妒為動力,讓孩子有進一步的提升,進而也就慢慢學會讚美他人了。當孩子在為他人的成功而鼓掌時,我們也一定要為孩子鼓掌,因為懂得欣賞、讚美他人的孩子,一定會吸收到更多的有益元素,擁有巨大的成功。

好父母可以這樣做:讓孩子向他人的長處學習

嫉妒心理沒有對與錯,隻要家長正確引導,就會讓孩子走出這種不良心理的影響。而擺脫嫉妒心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向他人的長處學習。

小文和小佳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幾乎天天一起寫作業,平時也膩在一起聊個沒完。可是有一天,小文打電話叫小佳出去玩,小佳卻說:“我在看書呢,沒時間出去玩。你找別人玩吧。”小佳媽媽聽到後,覺得有些奇怪,平時恨不能分秒不離、好成一個人的兩個好朋友到底怎麼了。

在媽媽的一再追問下,小佳終於說出了自己心裏的不快。原來,小文評上了“市三好學生”,這幾天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在誇獎著小文。小佳覺得小文和同學、老師都冷落了自己。

小佳媽媽感覺到了女兒的嫉妒和不平衡,就給小佳講了恩格斯無私地幫助馬克思的故事,並反問小佳:“如果你取得了成績,是願意聽大家的祝賀,還是更願意聽好朋友的祝賀呢?這個時候,要是能有好朋友陪在身邊,小文該有多高興啊!這個時候,你要問問自己‘為什麼小文評上了,而自己和其他同學卻沒有評上’。和好朋友在一起,不應該隻是玩的時候覺得高興,更應該看到朋友的優點,學習朋友的長處,為朋友的成功高興。是不是應該這樣呢?”

聽了媽媽的話,小佳想了想,慚愧地點了點頭。半年後,小佳當上了學習委員,小佳對媽媽說:“這都是向朋友學習的結果。”

小佳媽媽的引導方式是正確的,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給孩子講曆史上的偉大人物是如何對待朋友和友誼的。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不僅僅有競爭這一種關係,要從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讓自己更加進步。

關於如何糾正孩子的嫉妒心理,專家建議如下:

建議一: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人們對他人擁有而自己沒有或不具備的東西,往往都會產生一種由羨慕轉化為嫉妒的不健康心理狀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所以,我們平時要和孩子多接觸、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狀況。絕對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沒弄清楚緣由,就開始數落孩子。這樣不但不能糾正孩子的嫉妒心理,還容易使孩子更加不思進取,心理狀態變得越來越糟。

建議二:耐心傾聽孩子的傾訴

當孩子產生嫉妒時,會非常真實而簡單地將自己的抱怨和不滿表現出來,而這隻是孩子對自己願望不能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本能的心理反應。因此,當孩子因為嫉妒抱怨時,我們千萬不要對孩子批評指責,甚至冷嘲熱諷。其實,孩子隻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等發泄完了,就好了,而這種發泄往往是沒有任何殺傷力和惡意的,我們隻要耐心傾聽,並表示真誠地安慰就可以了。

建議三:引導孩子向別人的長處學習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但同時也都有各自的不足和短處,一個人在任何方麵都比別人強是不可能的,同時也是沒有必要的。

家長要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閃光之處,凡事都往好的方麵想,樂觀地麵對一切。

輕鬆教子 小妙招

讓孩子看到別人的優點,擁有寬容的性格

讓孩子學會寬容,因為寬容意味著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從具體事件入手,教育孩子不能隻看到別人的短處,而要學習其長處。比如說,當孩子抱怨:“強強借我的玩具車都好多天了,還沒有給我。”父母可以這樣回答:“沒關係的,他可能很喜歡,還沒有玩夠。上次他把籃球借你玩了那麼久呢。你還有很多車可以玩,別著急。”當聽到孩子抱怨:“我太討厭他了。”父母們就要注意了,這是個危險的信號,要適時開導孩子:“為什麼呢?”要教導孩子多看別人的優點,不要把別人的缺點牢記在心裏,隻有寬厚地對待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愛戴與敬重,也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很好地和別人溝通和交往,使人際關係更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