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養成教育 養成好習慣,擁有好未來(2)(2 / 3)

39.讓孩子保持奮鬥的狀態——告訴孩子“愛拚才會贏”

明智的父母會讓孩子在競爭中力爭上遊,對於學習有一種危機感,而不會怠慢學習,安於現狀。同時也會讓孩子在競爭中把握好分寸,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

競爭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麵對的,孩子的世界也同樣充滿了競爭。

競爭有兩種,一種是良性的、合理的、公平的競爭,能夠提高孩子的能力和優勢,讓孩子得到成長;一種是大家都不喜歡的惡性競爭,不但不會讓人成長,還會讓人退步,乃至喪失良好的品格。

關於競爭,有一個“鯰魚效應”:漁民打魚,如果漁船中隻有沙丁魚,那麼上岸後,沙丁魚幾乎無一鮮活。而在其中放入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在對手的追逐下,沙丁魚就會拚命遊動,從而保持了生命的活力。

家長要讓孩子善於競爭,以良好的心態競爭,使孩子在一個友好、和諧的環境中獲得飛躍式的進步。父母要引導孩子正確對待競爭,讓孩子意識到競爭的存在,打破現狀,勇於進取。同時,讓孩子知道競爭的意義,團結大家共同進步,互相提高。還要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即無論是否競爭,都要不斷進步,一天比一天優秀。這樣,孩子才會成為優秀的佼佼者。

好父母可以這麼做:讓孩子知道競爭就是今天比昨天有進步

孩子也許還沒有意識到要競爭,或者是太渴望在競爭中取得成績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隻要父母處理得恰到好處,都會讓孩子更好地成長,一天比一天進步。

唐毅是一個上進心很強的孩子,但是最近唐毅的媽媽發現唐毅好像不太開心。因為期中考試,唐毅的名次是第五名,可是期末考試,卻後退了一名,而且分數和第五名差了10分。唐毅最近一直在起早貪黑地學習,希望下學期的期中考試,自己可以再考到第五名。

當唐毅的媽媽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唐毅媽媽就覺得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健康競爭和良好心態的重要性,否則,孩子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能獲得健康成長。

所以,唐毅媽媽就給孩子寫了一張紙條:“孩子,媽媽覺得,最好的競爭是和自己競爭。以別人為目標,為榜樣,自己就總是跟在別人的後邊跑。任何時候,都要從他人身上學習長處,因為每個人都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不要將自己陷入不健康的競爭之中,要知道把力量用在什麼地方。比如,把精力放在競爭名次上就是不明智的。因為一次或幾次的名次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有很多學生平時成績都不錯,而且是相當不錯,但在關鍵時刻,在重要考試中都極其離譜地發揮失常。所以,平時名次上的提高就顯得不是很重要了。隻要你對自己有信心,鞏固自己的成績,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就是最好的了。你沒有再考第五名,也不能認為是別人搶去了那個名次。媽媽相信你會一天比一天進步,也能明白競爭的真正意義。”

下學期的期中考試,唐毅的名次是第八名,但是分數比考第五名時還高出了15分呢。放學回家後,唐毅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這次我隻考了第八名,但是我覺得我有進步,而且每天都在進步。我的同學也在進步,這次考試,我班同學發揮得都很好。”

孩子的主要精力要集中在學習和個性的成長上,不要讓孩子有一種“結果很重要”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合理的競爭觀,不讓孩子陷入不良的競爭之中。

讓孩子努力進取,在友好的環境、氛圍中和身邊的同學、夥伴互相學習,彼此鼓勵,共同進步。和孩子聊天時,多問問孩子“是不是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了”,而不是問“你們之中誰學習最好啊”“你有沒有超過他啊”之類的話,不要讓孩子認為自己的進步是建立在他人退步的基礎上的,要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想法,和身邊的同學、夥伴共同進步。

關於如何鼓勵孩子競爭,專家建議如下:

建議一:努力比結果更重要

告訴孩子:“隻要努力就好,不要太看重結果。在努力的過程中,一定會學到東西的。一心想著結果,反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建議二:要讓孩子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別人比

競爭是一把雙刃劍,人人都可能把握不好分寸,孩子也不例外。不要因為競爭,傷了孩子們之間的友誼。要讓孩子以昨天的自己為競爭對手。隻要孩子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明天又比今天進步一點,就是最大的成績。

建議三:不要拿孩子們去比較

“你看,鄰居家的小朋友這次考了多少分,你呢?”家長千萬不要說這類的話,因為這會極大地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而且這樣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也不客觀,反而更容易使孩子產生不健康的競爭心理。因為孩子一旦產生了“我一定要比他強”的想法,並且為了能夠“真的比他強”,就可能有一些過激行動,從而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