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養成教育 養成好習慣,擁有好未來(2)(3 / 3)

家長可以在肯定孩子的優點和取得的進步之後,再說想讓孩子學習的其他孩子身上的長處。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輕鬆教子 小妙招

好的競爭——對事不對人

適當、適度的競爭是好的,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競爭是對事不對人”的道理。在競爭的過程中,心態要健康、積極向上,不能狹隘地認為打敗對手就是成功。要讓孩子意識到竭盡全力地去努力,戰勝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總之,在競爭之中,要努力去將事情做好,並和每一個人友好相處。

40.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良好的品德是一種財富

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一個良好的行為,就會收獲一個良好的品德與習慣;而收獲的良好品德與習慣,就會使孩子收獲一個美好而有價值的人生。

很多家長忽略了教育孩子的很多方麵,隻專注在學習成績上。而事實上,好成績隻是一個結果,要促成這一結果需要很多因素,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好品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建築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美德。”所以說,要想讓孩子取得方方麵麵的成功,不僅要有聰明的頭腦、豐富的知識、良好的習慣,更要有好的品德,這才是學業進步與人生發展最穩固的根基。

大哲人培根說:“美德好比寶石,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會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更令人肅然起敬。”所以,孩子擁有了好品德,才是一種持久而有效的成功。

而孩子品德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需要經過長時間不懈的努力。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對孩子強化這種意識,直到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品德。

幼年時期是培養孩子良好品德的最佳時期。一位教育家說:“優秀的品德,隻有從孩子還在搖籃之中時開始陶冶,才有希望,要在孩子心靈中播下美德的種子,越早越好。”所以,在孩子幼兒園和小學時期,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

好父母可以這樣做:讓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

好品德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而我們首先要讓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樣孩子就能體諒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從而去做對他人有益和有所幫助的事情了。

美國總統林肯小時候是一個很勤快的孩子,他在五歲時就已經是父母的好幫手了,不管是提水、劈柴,還是下地鋤草都能駕輕就熟。

林肯的母親南希是一個性格善良、甚至有些羞澀的婦女,她在決定事情時通常是不采取主動的,但是林肯五歲時,她突然變得大膽起來。

“孩子必須上學。”她說。

林肯的父親托馬斯開始反對:“讀書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人家是無關緊要的。另外,你需要他們在家幫忙,他們很快就是個好幫手了。”

在善良的母親的堅持下,姐弟倆都進入學校學習了。

童年的林肯,常常會因為遇到什麼奇事或聽到什麼奇談而興奮得兩眼發光:“媽,你有沒有發現這條小黃狗在路邊叫得可憐,它有隻腿斷了。爸說,我們可以用木塊把它固定起來。我叫它哈尼。爸爸還說如果你同意的話我可以把它喂養起來。”

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的南希從兒子的言行裏由衷地感到了欣慰。

一次,小林肯拉著母親的袖子,天真地問:“媽,什麼是解放?它是什麼意思?”

南希屏住了氣,用目光注視著兒子:“解放,意思就是自由。你知道自由是什麼意思嗎?那就是一個人屬於自己而不像奴隸一樣屬於別人。”

孩子嚴肅地點點頭。

“這是每個人都應當有的權利,不管是什麼膚色。這一點一定不要忘了。”

南希心裏輕鬆了。雖然她無法確知這番話對這個幼小的孩子能產生什麼影響,而後來的曆史證明,她的這番話對於這個孩子心靈的震動是無法形容的,足以影響一個國家的進程。

正是南希對小林肯的品質教育,使他長大後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林肯的媽媽南希是一個好媽媽,這並不是因為她教育出了一個美國總統,而是說林肯媽媽教給了孩子寶貴的品德,讓孩子成為了一個正直善良、將他人裝在心裏的人。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好品質,專家建議如下:

建議一:培養孩子的愛心

在家裏養一些小動物,或者如果鄰居、朋友家有小動物,可以讓孩子抽空去照料一下。因為專家發現,幼年時飼養過小動物的孩子,感情比較細膩,心地比較善良。相反,從小沒有接觸過小動物的孩子,感情比較冷漠,與同學發生矛盾衝突時表現得衝動易怒,出口傷人,行為粗魯,並且會欺負弱小的同學。

建議二:賞識孩子善意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