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關於孩子之間友情的小故事。有一天,一個小女孩回家晚了,做好晚飯卻久等孩子不歸的母親不免生氣,就責問女兒究竟去了哪裏。小女孩回答說:“我停下來等詹妮,詹妮在騎車回家的路上跌倒了,自行車也摔壞了。”媽媽還是很生氣地說:“可你又不懂修車啊。”小女孩依然很自豪地說:“那沒關係,我停下來,陪她哭就是了。”隻有小孩子會有這樣善意的舉動,所以不要批評孩子,要懂得賞識、鼓勵孩子善意的行為。
建議三:營造一個適於品德教育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很重要。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繼承和發揚“文明、誠信、勤奮、儉樸”的家庭美德,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如“其身不正”,必然“雖令不從”。因此,要把孩子培養成文明、誠實、勤儉、好學的一代新人,父母首先必須是一個好家長。
輕鬆教子 小妙招
言傳身教比言語忠告更有效
要教育好孩子,大人首先要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比如孝敬父母,節約時間等。用行動去影響孩子比用蒼白的語言教育孩子,效果更好。法國教育家安德烈·孔特·斯蓬維爾歸納出人類的18種美德:禮貌、忠誠、明智、節製、勇氣、正義、慷慨、憐憫、仁慈、感激、謙虛、單純、寬容、純潔、溫和、真誠、幽默、愛情。相信這些名詞的背後,一定會有一個健康可愛的孩子。
41.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蘇聯著名教育家讚可夫說:“教會孩子思考,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其實,教給孩子知識和文化都不如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們培養孩子,不僅要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品德和傑出的能力,還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尤其是在孩子取得成功或遭遇失敗的時候。專家分析:一個人的與眾不同有許多表現,其中最有意義的方麵就在於能否展示並表達獨具特色的思想,而這思想往往是由思考得來的。
關於思考的重要性,愛因斯坦說:“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所學學科的基礎理論,並且學會了獨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能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思考、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我國著名文學家郭沫若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而孩子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遇到事情時,就會對自己以往的經驗進行處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和他人產生分歧或是意見不一致時,也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一個正確的判斷。這樣,孩子就不會人雲亦雲,而是經過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成為一個有主見、有思想的人。
好父母可以這樣做: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
孩子最初是很少有獨立的看法的,總是說“媽媽說”“爸爸說”“老師說”。這時,父母就要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自己找到試題和事情的答案,不要總是依靠他人,總是用他人的想法來思考。
露露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有些功課就顯得比較吃力。有時,露露的數學和物理作業一寫就到深夜。這幾天露露的表哥有事住在露露家,看到露露做作業很困難,就對露露說:“我也看看題,看能不能做出來,要是能做出來,你就省得花時間了。”當露露的媽媽聽到露露的表哥這樣說時,就對露露說:“咱們露露最喜歡獨立思考了,每次都是,隻要好好想一會兒,就能找到解決難題的答案。”露露的表哥一會兒就把題做出來了,放在了露露學習的桌角上,可是露露聽了媽媽的話之後,根本就沒有看的打算。十分鍾過去了,二十分鍾過去了,三十分鍾過去了,露露還是沒有解答出來,後來,露露終於把題目解答出來了。第二天,她的作業得了優,露露體會到了“獨立思考”的成就感。
露露媽媽鼓勵孩子進行獨立思考,這種做法很好。當孩子有畏難情緒時,父母的及時鼓勵是十分重要的。而獨立思考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伴隨孩子一生。
關於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專家建議如下:
建議一:不要打擊孩子的奇思妙想
獨立思考對於孩子來說,就意味著是在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世界和生活,而不是人雲亦雲。無論是多大的孩子,都有很多對於大人來說十分新奇的想法。而我們常常把孩子的一些奇思妙想當成是不務正業,比如,看到孩子把醬油、醋、酒都混在一個杯子裏,就嚴肅地告訴孩子:“以後再也不許這樣了,否則……”而孩子愛思考的天性,就由此被無情地扼殺掉了。正確的做法是我們要問一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從而啟發孩子進一步思考,看能不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