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孩子應該具備以下性格特征:第一,能夠友好地和他人相處,有互助合作精神,樂於與人交往,善於接納別人,有和諧的人際關係。第二,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善於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樂趣。第三,能夠經常保持愉快、樂觀的心情,遇到困難或悲傷的事情,能夠較快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並使自己往好的方麵想。孩子有了這些好性格,就一定是一個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孩子。
建議三:讓孩子擁有寬厚的情感
孩子之間難免有小摩擦,這時,要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多考慮他人的處境和想法,能夠更加冷靜地處理問題。漸漸地,孩子就會變得容易理解他人,也就擁有了一種寬厚的情感。而這種寬厚的情感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好人緣。
輕鬆教子 小妙招
判斷孩子情商高低的幾個方麵
家長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麵來衡量孩子的情商:社交能力強;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感興趣的事情較投入;為人正直;富於同情心;情感生活較豐富但不逾矩;無論是獨處還是與許多人在一起時都能怡然自得。
43.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主動學習是一種很重要的生存能力。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沒有掌握一定知識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
現代教育理論提出:“教學的真正含義是變‘學會’為‘會學’。”著名外語教授許國璋也說過:“古往今來傑出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無不都是靠自己學習,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誰能教莎士比亞成為莎士比亞?誰能教愛因斯坦發現解釋宇宙的根本原理?誰能教魯迅先生刻畫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學習和創造是一種前進的動力。”這就意味著要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
父母要鼓勵孩子,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美國著名教育家傑羅姆·布魯納極力倡導發現法,即重視孩子的學習信心與主動精神。他認為,探索學習有助於激發孩子的智慧潛力,培養內在動機,學會發現的技巧,提高孩子處事的能力。他還指出,學習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要讓孩子自己研究並提出可以促進學習的方法。我們要知道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應鼓勵孩子相信並依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內在動機是孩子學習的推動力,應啟發孩子把學習與日後的生活聯係起來,自主學習,逐步培養和形成學習的行為和習慣。
好父母可以這樣做: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沒有上學以前,“玩”“做遊戲”就是孩子的學習方式,孩子在其中感受到的都是快樂。可上了學以後,有紀律的約束,有學習的任務,再加上父母和老師的要求,孩子難免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和畏難心理。所以,父母應該在孩子剛開始入學的階段,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蒙蒙今年上小學五年級。今天剛放學回家不久,家裏來了一個客人,是媽媽的大學同學,那時蒙蒙正在做作業,所以,這個阿姨就和媽媽表揚起了蒙蒙。
“看你女兒多乖啊,回到家就寫作業……我那孩子,別看也是女孩,就知道玩,總是在睡覺前,我問她時,她才支支吾吾地說‘還沒寫呢’,你說愁不愁人。”
這時,蒙蒙的媽媽說:“從她上一年級的時候起,我就告訴她‘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作業寫完,然後看第二天要學的內容,都完成了,收拾好書包,明天早上就不用著急了,到時間拿起書包就走。’所以,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她都是這麼做的。我覺得你女兒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否則,她也會很乖、很懂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