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蒙蒙媽媽的做法就很好。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會在繁重的學習中感到輕鬆,也更容易取得好成績。要讓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父母首先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並引導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英國兒童問題教育專家博茨勒指出,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可采取以下方法:
建議一:要讓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
要想讓孩子想去學,首先要使他嚐到成功的滋味。即使孩子的學習進步是微不足道的,家長也應及時發現,及時表揚。在這種愉快的環境中,孩子會愉快地學習,漸漸地,學習就成為一種習慣了。
建議二:欲速則不達,不能強迫孩子學習
逼得太緊的話,孩子會變得焦躁,不耐煩,潛意識產生反抗情緒,變得善忘,一下子把剛學過的全部遺忘,使事情變得更糟。
建議三:不要吝嗇讚美之詞
父母要多讚美孩子,因為稱讚會起到很大的鼓勵作用;不要太批評他的錯誤,因為這樣會使他情緒低落,而犯更多錯誤。
建議四:不要拿他和別人比較
父母總拿孩子和別人比較,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自覺地放棄進取。
建議五:做功課的時間不可過長
父母要記得在孩子做功課的中間,要有數分鍾的休息,讓他舒展筋骨,如果功課做得好的話,給他小的獎勵。
建議六:要不斷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父母要多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動物園和圖書館之類的地方。
建議七:做功課的時候,不要讓孩子依靠父母的幫助來解決困難
要讓孩子從經驗中吸取教訓。有困難的時候,要采取積極的態度鼓勵他去獨立思考,不要養成孩子的依賴性,因為做功課是他的責任。
建議八:讓孩子有自己的書房
如果環境許可的話,空出一個房間來做孩子的書房,在那裏他可以不受幹擾,安心地做功課。
建議九: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如果要孩子對學習發生興趣,首先要讓他知道父母很喜歡看書,求知欲很強,並且在不斷學習。
輕鬆教子 小妙招
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有的家庭,孩子剛上幼兒園或小學,家裏就給孩子準備了書桌,還有擺放書本的書架,給孩子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這無疑有助於孩子專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而有的孩子已經上學了,卻連學習、寫作業的課桌都沒有,並且習慣在客廳學習。而家長則在一旁看電視、聊天,還時不時對孩子說:“專心點,別總看電視。等一會兒寫完作業了再看。”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肯定不會專心學習。所以說,家長應該盡量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和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
44.找到孩子的最佳學習時間——幫孩子不用打疲勞戰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怎樣利用時間。”科學用腦,利用好黃金時間進行學習,能夠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情況下擁有最好的學習效果,從而更容易提高學習成績。
學習需要用腦進行思考,科學用腦,找到自己的黃金時間,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最佳用腦時間是指大腦皮層某一區域處於興奮狀態,而其他區域處於相對抑製狀態,興奮中心的優勢容易形成的那段時間。那麼怎樣尋找最佳用腦時間呢?教育專家認為,對於孩子來說,主要是兩個時間:一是上課40分鍾,這是最重要的用腦時間;二是在課外的最佳學習時間,這就需要由家長、孩子共同研究摸索,以找到自己的最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