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生活教育 珍視身邊的每件小事並從中學習(2)(1 / 3)

建議三:給孩子創造玩的條件和空間

不要總把孩子關在家裏,除了學習之外,要讓孩子到家庭之外的環境,去和外麵的世界接觸。多和鄰居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可以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寬闊的胸懷。

建議四:用遊戲啟發孩子的想象力

愛做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同時,做遊戲也是發展孩子想象力的最佳活動。孩子常常在各種遊戲中模仿成人的活動和生活,憑借想象扮演多種角色。孩子會把自己關於生活的想法和對事物的看法與見解通過遊戲表現出來。

我們可以讓孩子把遊戲的過程記錄下來,然後和我們分享,也讓我們參與其中,感受孩子想象出來的一番新天地。這樣,孩子會充滿成就感。

輕鬆教子 小妙招

孩子亂寫、亂畫怎麼辦

一般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經曆,孩子在家裏幹淨、雪白的牆上用各種顏色的筆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對此很多家長都很頭疼。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創作,是一種想象力的發揮,是孩子潛意識中的夢想、潛質的體現,這其中很可能就隱藏著孩子的未來。所以,父母不要怕幹淨的牆變髒,不要阻止孩子。家長可以在牆上貼上紙,等畫滿了換下來,再貼上新的紙,還可以經常換紙的顏色和質地,讓孩子有種新鮮的感覺,再把換下來的畫保存好,等孩子大一點再給他們看,這也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記憶。

48.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會感恩才會擁有平和的心態

孩子生命的美好來自感恩。讓孩子學會感恩——感謝所有人的關懷,感謝所有的知識和智慧,感謝身邊的世界……孩子的生命會因為感恩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現在,大多數家庭隻有一個孩子,孩子也自然成了家中的“小太陽”,所有人都圍著孩子轉。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容易使孩子產生理所當然的心理,進而使孩子不懂得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其實,父母可以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當孩子的內心擁有了感恩之後,孩子的生活就會少很多怨天尤人的不滿與抱怨,能夠心平氣和地看待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的一切變化和事情。而這種感恩的生活態度,也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獲得更多幫助和機遇,從而擁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好父母可以這樣做:從小事教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不僅是對大恩大惠要有感激之情,更是要對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因為很多時候,感恩不隻是我們對待他人的行動,也是我們對待他人的一種態度。曉曉媽媽看到電視上一家外國人之間總是說著“謝謝”“我愛你”“謝謝你的幫忙”之類的話,很受啟發。覺得應該讓曉曉也有這種感謝、感恩的意識,這樣可以讓曉曉更懂得愛。

於是,曉曉媽媽對曉曉說:“是不是覺得在生活中常常得到他人的幫助呢?”曉曉則說:“不知道。我看過的書上倒是有,很多人受到了他人的知遇之恩,前途就變得一片大好了。還有更多的人受到過他人的救命之恩。”

曉曉媽媽一聽曉曉的話,就覺得真是太有必要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了。於是,曉曉媽媽對曉曉說:“既然這樣,從今天開始,把你認為對你有過幫助的人和事,需要感恩,值得感激的事,都記下來。”然後,曉曉媽媽又對曉曉說:“並不是隻有知遇之恩和救命之恩才是值得感激的。”

於是,曉曉在這晚睡覺的時候想了好多好多。這樣一想就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都是在感受著“恩惠”。所以,曉曉爬起來寫了第一篇日記:“晚上,媽媽做了很有營養的飯菜,是想讓我有一個好身體。感謝媽媽。下午自習課,我去辦公室,老師給我講了一道題,我明白了。放學回家的路上,有一個花壇,裏麵有很多花,很香,讓我有一個好心情……”

第二天曉曉在吃完早飯後,要上學時,把這篇日記放在了媽媽的公文包上。

曉曉媽媽要上班時,看見了曉曉的日記,會心地笑了,因為曉曉媽媽知道孩子明白什麼是感恩了。

在生活中,往往都是一些小事情讓人們感動不已,隻要孩子心存感恩,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老師的教誨、朋友的幫助和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我們要讓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而不是對生活麻木、漠不關心,這樣孩子才能夠健康成長。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專家有以下建議:

建議一:告訴孩子“生活中沒有什麼事情是應該的”

雖說“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可是有耕耘,並不代表一定會有收獲;而不耕耘,那麼肯定是不會有收獲的。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是一樣,沒有什麼是應該的,所以要學會感恩,就要忘記“應該”這個詞。要讓孩子學會對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說“謝謝”,不論這件事是好的還是壞的,擁有感恩的心態,孩子就可以從中得到豐富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