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生活教育 珍視身邊的每件小事並從中學習(2)(3 / 3)

建議二:讓孩子懂得分享

英國大文學家蕭伯納說:“兩個人在一起交換蘋果與兩個人在一起交換思想完全不一樣。兩個人交換了蘋果,每個人手上還是隻有一個蘋果;但是兩個人交換了思想,每個人就同時有兩個人的思想。”而對於孩子來說,就算交換的是蘋果,也會在交換的過程中獲得友誼。

孩子之間多交流,是在豐富彼此的生活,可以讓朋友和自己獲得更多成長。而孩子們在一起分享、交流,才能集眾人之所長,在機會出現的時候,更好地把握機會。

建議三:熱情地對待孩子的夥伴

家長應該熱情地對待孩子的夥伴,讓孩子們感覺到我們的友好。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說:“對孩子的朋友要當自己的朋友一樣,采取熱情歡迎的態度。孩子會在家長的尊重中得到心理的滿足,也會得到小朋友、小夥伴的認可和接納。”

我們對待孩子夥伴的態度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孩子跟夥伴在一起有些吵,會把家裏弄亂,家長也不要表現出反感和厭惡的情緒,否則會影響孩子們的交往。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有些行為,因為孩子多是無意的,不要去傷害孩子,要對孩子寬容一點。

建議四:在孩子的小世界中鍛煉孩子的人際關係和性格

孩子在和小夥伴合作的時候,能體現出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以及對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控製能力。多讓孩子和小夥伴一起玩,不但能鍛煉孩子在合作中的團體意識,還能鍛煉孩子協調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在和小朋友的交往中,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開朗活潑,從而受到更多小朋友的喜愛和歡迎。

輕鬆教子 小妙招

讓孩子在集體中遊刃有餘

指導孩子識別並理解他人的情緒。通過他人的態度、表情、言行舉止,讓孩子學會獲悉、辨別、評價別人的情緒,這就是在理解他人的感受,使孩子能夠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進行換位思考,懂得關心朋友,這也是孩子與他人溝通並建立良好夥伴關係的前提。

教會孩子寬容待人。人無完人,當孩子發現身邊的朋友、小夥伴有一些缺點和不足時,我們要讓孩子多去發現和關注小夥伴的優點和長處,並進行學習。

讓孩子成為吸引小夥伴的良師益友。任何人都喜歡和真誠善良、活潑開朗、興趣廣泛的人交朋友,孩子也一樣。如果我們的孩子具備了這些品質,就會吸引很多小朋友。

50.從小事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自信才能成就輝煌的人生

美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愛默生說:“自信乃成功之第一秘訣。”

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總是無法進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沒有足夠的自信心,在還沒有進行努力和嚐試之前,就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而教育專家指出,孩子自卑心理的產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目標定得過高,不斷遭受挫折的打擊;二是與他人相比在某些方麵存在不足,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一位名人曾說:“處於現今這個時代,如果說‘做不到’,你將經常站在失敗的一邊。”

在孩子不自信的時候,我們要鼓勵孩子試著想些自己已經完成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對正在做的事情產生信心。將力量和信心集中在想要取得成功的事情上,就一定會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目標。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而有希望就說明有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的: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就意味著孩子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裏有諸多的潛台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幹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假如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自信,那麼他肯定會取得不小的進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

好父母可以這樣做:讓孩子相信自己的力量

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最好的,當遇到挫折或者不好的情緒時,我們要告訴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可以變得優秀,追求到成功的夢想。

陶陶長得有點黑有點矮,因此同學給陶陶起了很多綽號,什麼“小黑”“黑黑”“小矮人”“蠟筆小新”等,還說陶陶太普通了,不可能成為好學生。這使得自尊心很強、一直在努力的陶陶心裏很不好受。陶陶的成績開始下滑,還不想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