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最大特點是潛移默化。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孩子。家長的行為習慣、是非標準、待人處事的態度、道德觀念等諸多方麵都在時刻影響著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要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首先應是那樣的人。誠實的家長才能培養出誠實的孩子;出口就說髒話的家長,不可能培養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長培養不出大公無私的孩子。
要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家長自己首先必須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為孩子樹立榜樣,隻有這樣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發揮自己獨特的教育作用。有位父母,有個口頭語“滾”,後來不知什麼時候就被他的孩子學去了,一點事不好,就說滾,而且還讓幼兒園有些小朋友學去了,影響非常不好,直到幼兒園的老師向家長來“告狀”,這位父母才發現了自身的問題,並對自己的行為和教育方式進行了反思,做出了及時的調整和改正。
一個人的習慣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形成,而一旦養成就很難改,但是作為父母,要想為自己孩子的未來樹立一個好榜樣,就應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用一生,而樹立一個壞榜樣,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好父母可以這樣做:用行動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孩子的未來與他所處的環境和接受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有些父母雖然說要教育孩子,但他們在行動中卻為孩子指到了另一個方向,對於這樣的父母,即使進行再多“苦口婆心”的教誨,也沒有多大意義。而有些父母雖然沒有教給孩子太多做人的理念,但他們卻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好榜樣,這比對孩子進行口頭教育更有效。
亮亮和君君在同一個學校上學,他們的媽媽也在一個單位上班。因為孩子是同歲,所以亮亮媽媽和君君媽媽經常在一起交流孩子的教育問題。君君成績優秀,並且性格溫和,一直都是家長口中誇讚的“好學生”。一談到孩子學習,亮亮媽媽就有一肚子道不完的苦水。亮亮的學習成績一般,並且還經常在學校惹是生非,亮亮媽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愧對自己的一片教育苦心。
亮亮爸是一個運輸司機,常年在外,而亮亮媽在單位是出了名的愛打麻將。每到周末,辛苦工作一周的她,還要叫上幾個麻友,在家裏酣戰一番。在這時,家裏吵鬧的環境使亮亮根本沒辦法安心學習,所以亮亮經常出去和小朋友玩,有時到了吃飯時間,媽媽在麻將桌上玩得興起,也顧不得給孩子做飯,給一點錢,就打發孩子到外邊去吃了。
君君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終於在一次兩人交流的時候,君君媽媽把其中的問題向亮亮媽講了出來,並且說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對比孩子的差異,亮亮媽此時認識到自己教育孩子的問題所在,接受了君君媽的建議,並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了適當調整,撤掉了自己家的麻將攤子,也投入了更多精力到孩子的學習和教育中。隨著環境的改善,亮亮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亮亮的媽媽看到的隻是一個不爭氣的孩子,但她卻不知道最影響孩子的其實就是自己。幸虧得到君君媽媽的及時指點,亮亮的媽媽才有所認識,並及時改正了自己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
關於如何給孩子樹立榜樣,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建議一:不要向孩子提出自己都做不到的要求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近乎“完美”,有時連父母本人都做不到。所以,父母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時,首先要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怎麼做的,如果是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拿來去“為難”孩子。因為,孩子一旦認識到這些事情連父母都做不到,就會喪失對父母的信任。
建議二:榜樣的作用在生活的細節當中
既然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有這麼大的作用,那麼父母就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的細節培養。有一位教育專家說過,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好鬥;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便學會憂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周圍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父母隻有各方麵都做到盡善盡美,才可能培養出一個各方麵都優秀的孩子。
建議三:讓孩子自己來完成學習過程
在父母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好榜樣後,接下來孩子的學習就要留給孩子自己完成了。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在孩子麵前說“你看我們父母如何如何,你也應當如何如何”的話語。因為這樣不僅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觸情緒,還有可能因此讓自己的一番辛苦付諸流水。榜樣的作用在於潛移默化的影響,當你通過行動告知孩子應該怎麼去做的時候,他自然會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而此時的“強製”,隻會得到一個適得其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