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榜樣教育 給孩子樹立正麵的典範和榜樣(2)(2 / 3)

每次晴晴媽媽帶晴晴出門時,還告訴晴晴如何看紅綠燈、垃圾要扔到哪裏等。

漸漸地,晴晴在媽媽潛移默化的培養、教育中慢慢長大。觀察事物的能力、讀寫能力都很強,而且還是一個有愛心、有良好品德修養的孩子。而這一切,並不是晴晴媽媽給孩子花很多錢、讓孩子學習很多東西教育出來的。

孩子年幼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像晴晴媽媽這種看似無目的的教育與引導方式就很好,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個符合孩子特點的生活環境中,孩子感覺不到學習的壓力和緊張,也不會有逆反排斥的心理,反而會成長得很好。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蒙台梭利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建議一:尊重孩子是有能力的個體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按照自然的成長法則,使自己不斷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這是父母必須要有的重要觀念。孩子的好奇心和好問精神,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在親子關係中,有兩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最大,後遺症也最大。第一句話是:“我這樣做是對的。”第二句話是:“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你好。”給孩子必要的指導是好的,但是我們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鼓勵孩子充分調動積極性把事情盡可能做好。孩子是完全有能力的,而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則會幫助孩子更出色地完成任務。

建議二: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允許孩子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幫助孩子成長和成功的途徑之一。如果我們讓孩子感到她有選擇去學芭蕾舞或是去練跆拳道的自由,她就會更賣力氣地去做這兩件事中她所選中的那一件。

建議三: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生活在充滿愛的世界上

人類的孩子比其他動物的成熟來得遲,因此他們更需要庇護和關愛。當孩子的身體或內心感覺到危險時,我們用溫柔、鼓勵的眼神關愛孩子,用擁抱來溫暖、安慰孩子,就會讓孩子獲得一種安全感,從而使孩子勇敢地去前進。

在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我們還要讓孩子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充滿了善良和愛,隻要我們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去感受生活、關懷他人,就會得到更多的愛,從而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輕鬆教子 小妙招

蒙台梭利教育的特點

以兒童為中心。一切以兒童的成長為出發點。

“不教的教育”。讓兒童主動自發地學習。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0~6歲的幼兒在特定的時期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滿足這種喜好進行學習,該特性會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根據兒童發展的進程,對不同特點的兒童進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混齡教育。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學習,可使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齡層的模仿對象,而較大的孩子則可以從幫助年幼的兒童中增強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57.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和能力——走近“哈佛女孩”,走近自信和成功

家長要關注的不是考入哈佛大學的結果,而是哈佛女孩所具有的素質和能力,即讓孩子提高自己各方麵的能力和素質,帶著自信去追逐夢想,擁抱自己的未來。

我國每年都有被美國著名學府哈佛大學錄取的學生,這些學生都非常優秀,而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哈佛女孩”。“哈佛女孩”是優秀的,成功的,這並不是說隻有進入名校、高等學府才是最好的成長道路,隻有這樣才能說明孩子是優秀的,孩子的未來才一定是成功的。

其實,無論哈佛,還是哈佛女孩,並不是說每個孩子都要成為其中的一員,它隻是一種精神。知道了其中的精髓和思想之後,再來教育孩子,就算孩子不進入哈佛,不成為哈佛女孩,孩子也同樣會是優異而又成功的。因為擁有一種精神和素質,比按照一個模板的形式去發展要精彩生動得多,那樣的成功才是屬於孩子自己的成功。

年4月,有一則被廣泛轉載的新聞報道——成都女孩劉亦婷被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四所美國名牌大學同時錄取,並免收每年的學習和生活費用,哈佛的錄取通知書中提到她有“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那麼這個“哈佛女孩”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呢?其實劉媽媽在孕期就研讀關於早期教育的書籍。孩子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是在劉媽媽認真學習所得經驗的指導下培養和引導的。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劉媽媽反複強調情商的重要性,也就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幽默的品性、麵對並克服困難的勇氣、自我激勵、持之以恒的韌性、關心他人的善良、善於與人相處、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而對於劉媽媽來說,孩子進入哈佛也許隻是這些素質產生的一個結果,而孩子最大的成功是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