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緬鈴趣談(1 / 1)

讀過古典小說《金瓶梅》的人,大概都會對那一大包稀奇古怪的淫器,感到納悶,諸如緬鈴、顫音嬌、美女相思套……之類,不知究為何物?不才友人中有位著名曆史學家,博古通今,人稱“張八流”。經這位大哥指點,我在筆記、野乘中仔細爬梳,終於弄清部分淫器的來龍去脈。這裏先說緬鈴,供讀者談助。

據明朝嘉靖年間的大學者楊慎所著《滇程記》記載,“緬鈴,相傳鵬精也。”據說,鵬性淫毒,一出,諸牝悉避去。甚至於對人類也敢於“動手動腳”,“遇蠻婦輒啄而求合”。土人充分利用鵬的這種習性,紮個草人,披上紅衣,並簪花其上,遠遠看去,儼然是位美人迎風而立。鵬見之,淫性大發,對草人“嬲之不置,精溢其上”。土人將鵬之精液采下,“裹以重金”,大僅如豆,嵌於男子之勢,房事時,婦人“得氣愈勁”。此物土人不外售,有求之者,頗費周章後,方能覓得,故世間流傳甚少。物以稀為貴。於是滇省有人造假緬鈴

出售,但瞞不過行家,真緬鈴“不搖自鳴”,而假緬鈴需搖後方能跳動。萬曆時做過福建左布政使的徐應秋,見多識廣,在所著《玉芝堂談薈》中,也談過緬鈴,不過比楊慎所述稍大,謂大如龍眼,“得熱氣則自動不休”。徐應秋的記載,頗有助於我們了解西門慶這位沉湎於脂粉隊裏的怪傑,為什麼對緬鈴是那樣喜愛了。

清代,緬鈴仍在流行。清初的曆史學家談遷,在他的名著《棗林雜俎》中集,也曾寫過緬鈴,但取材於《滇程記》。乾嘉時的考據家趙翼,記述他歸田後,有人曾攜一緬鈴前來求售,大如龍眼,四周無縫,因不知真假,便將緬鈴握於手中,“稍得暖氣則鈴自動,切切如有聲”,而置於幾案則止,無怪乎趙老先生驚歎此“亦一奇也”。

行文至此,想來讀者對緬鈴的用途,已經心領神會。但是,此物為何稱為緬鈴?仍然無有著落。其實,你如果翻翻趙翼的《簷曝雜記》卷三,就立刻明白了:“緬地有淫鳥,其精可助房中術,有得淋於石者,以銅裹之如鈴,謂之緬鈴”。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不知當今之世,尚有收藏緬鈴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