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打虎英雄譜(2)(1 / 1)

上述英雄打虎,皆以勇力勝而鳴於時。明代一位絕頂聰明的少年,以妙法縛虎的事跡,更使人拍案稱奇。郎瑛《七修類稿》“奇謔類·係虎陰”條載謂:四明象山縣有位村童入山砍柴,偶然遇到一隻僥幸從獵人設下的陷井中逃脫的老虎;此大蟲氣喘籲籲,頗感疲勞,見村童,便攫童坐身下。村童無意中手觸虎陰,遂靈機一動,不斷輕輕地按摩,“久之虎睡而鼾聲出焉”。村童環顧左右,見身旁的樹根上有個洞,便將捆柴用的繩子一頭穿過樹洞,縛牢,另一頭則係於虎陰,然後盡力一掙,從虎身下爬起,虎被驚醒,但立即感到痛不欲生,雖咆哮不止,而不能行半步。村童歸語家人,眾人先是一驚,便笑著去看,虎已死於樹根。郎瑛老學究對此事的評論,也頗別致:“予初聞之,不能掩口,深思為人嗬卵而受害者亦眾矣,豈獨虎也哉?”讀來真讓人忍俊不禁。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我國古代打虎的隊伍中,還出現了一位巾幗英雄,她就是明代萬曆年間今鎮江市城南大樹村村民劉鬆之妻徐氏。時人鄞縣詩人沈明臣曾專門寫了一首《大樹村劉氏少婦打虎行》,謳歌其事:“潤州城南山簇簇,四月麥黃桑柘綠。大樹村頭劉氏居,短牆幽院參差屋。曉炊未罷日始高,卒地猛虎來咆哮。老小出門盡驚走,犬亦吠虎聲嗥嗥。虎聞犬聲急轉步,一口斃之如搏兔。欲從虎口奪狗還,老婦抱孫逢虎怒。劉家少婦奪老姑,氣猛視虎如匹雛。手提鋼叉刺虎目,虎血濺麵紅模糊。昨從大樹村前走,少婦滌場猶髽首。弱體孱然花不如,徐家女子劉鬆婦。”(錢謙益《列朝詩集》丁集卷九)你看,一個“弱體孱然”的農家少婦,在凶惡的猛虎麵前,臨危不懼,用鋼叉刺進老虎的眼睛,這是何等的氣概!

任何一個民族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民族精神中必須充滿陽剛之氣。這在打虎英雄們的身上,正得到了充分的顯示。他們堪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文史界如果有人能將我國古往今來的打虎英雄的事跡,搜集成冊,編一本《中華打虎英雄譜》,肯定是功德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