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蒙海內博雅君子告我,則幸甚。走筆至此,不禁想起宋代文豪蘇東坡有關廁所的故事。東坡與和尚佛印友情深篤,時相往來。一日去訪佛印,語言酬答,不覺坐久,忽然感到要去廁所,且甚急,拔腳就走。有一位行者見狀,便隨後送些茅紙給東坡。東坡喜其會事,次日以一本度牒舍與披剃。全寺僧人先是大驚,後來才知道這是因為他給東坡送茅紙有功也。不久東坡又訪佛印,因而再去廁所。眾行者喧哄相爭,各將茅紙進前。東坡在廁內聽到外麵人聲嘈雜,遂問其故,左右以實對,東坡哈哈大笑說:“行者們自去腹上增修字(原注:以福字代腹字),不可專靠那屙屎處。”(蘇軾《問答錄》。《寶顏堂秘笈》普集第二)東坡這番話,對那些一窩蜂爭著拍馬、捧臀者,不啻是當頭捧喝!
古代稍像樣的廁所,往往有匾,也有對聯。明代某些廁所的對聯,其貼切、雋永,往往使人拍案稱奇。如:“古人欲惜金如此;莊子曾雲道在斯。”“莫道輪
回輸五穀;可儲筆劄賦三都。”“納垢含汙知大度;仙風道骨驗方腸。”“官司不令多中飽;燕飲應知無後艱。”(褚人獲《堅瓠集》癸集卷三引《一夕話》)如果說,這些廁聯屬於陽春白雪的話,那麼,清朝的這則廁聯,則屬於典型的下裏巴人:據載,某生屢試不第,家中赤貧如洗,為生計,便在路旁建廁所一座,藉收糞以售資。他在廁上懸一匾,上書:“盡其所有”,又在廁所兩旁貼上對聯,曰:“但願你來我往;最恨屎少屁多。”(徐珂《清稗類鈔》第十四冊)何其赤裸裸也!筆者童年時,每見鄉農在春節時往廁所貼春聯,但不過是虛應故事,常常文不對題。曾見一農家廁所的對聯是:“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真乃風馬牛不相及也。相比之下,上述清人的廁聯,雖俗不可耐,但論其貼切,不能不使你服膺。
坑廁與民間神話,也有關聯。廁亦有神,但說法有多種:一種說法即羨慕李白而無李白之才,卻常寫些諸如“笑矣乎”之類歪詩,冒充是李白詩作,頗有點神經兮兮,最後失足死於糞坑的李赤。另一位即在村間廣為流傳的“紫姑神”。關於此神的記載頗多,大同小異。江淮春節期間,由少女持香燭至廁邊迎紫姑,並用簸箕占卜年景、命運。占時由二村姑手扶簸箕,立於地上,然後逐一問神稻麥等收成,及婚姻等事,問一項,則鬆開手,如簸箕不倒,則表明這種作物將獲豐收,或婚姻美滿。近半個世紀前,筆者正值兒時,在建湖縣蔣王莊,曾親眼見到蔣三姐、王六姐迎紫姑的情景。兩位姐姐都是村裏數一數二的美人兒,又都很喜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