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粉紅色大車(1 / 2)

自從有了粉紅色大車,我們去縣城就再也不坐小麵包車了。小麵包車一個人要收二十塊錢,粉紅色大車隻要十塊錢。帶點稍微大點的行李小車還要另外收錢,大車隨便裝。最重要的是,大車發車總算有個準點了。不像小車,人滿了才出發,老耽誤事。

“粉紅色大車”其實是一輛半舊的中巴車。司機胖乎乎、樂嗬嗬的,每當看到遠處雪地上有人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公路跑來,就會快樂地踩一腳刹車:“哈嗬!十塊錢來了!”

車上的小孩子們則整齊地發出“籲兒~~~”勒馬的命令聲。

我和六十塊錢擠在引擎和前排座之間那點地方,已經滿滿當當的了。可是車到溫都哈拉村,又塞進來五十塊錢和兩隻羊。這回擠得連胳膊都抽不出來了,讓人真想騎到那兩隻羊身上去……好在人一多,沒有暖氣的車廂便開始暖和起來。於是後排座的幾個男人開始喝酒,快樂地碰杯啊,唱歌啊。一個小時後開始打架。司機便把他們統統轟了下去。這才輕鬆了不少。

雖然烏河這一帶村莊稀寥,但每天搭粉紅色大車去縣城或者恰庫兒圖鎮的人還真不少。每天早上不到五點鍾車就出發了,孤獨地穿過一個又一個漆黑的村莊,一路鳴著喇叭,催亮沿途一盞一盞的窗燈。當喇叭聲還響在上麵一個村子時,下麵村子的人就準備得差不多了,穿得厚厚的站在大雪簇擁的公路旁,行李堆在腳邊雪地上。

阿克哈拉是這一帶最靠西邊的村子,因此粉紅色大車每天上路後總是第一個路過這裏。我也總是第一個上車。車廂裏空蕩而冰冷,嗬氣濃重。司機在引擎的轟鳴聲中大聲打著招呼:“你好嗎,姑娘?身體可好?”一邊從助手座上撈起一件沉重的羊皮坎肩扔給我,我連忙接住蓋在膝蓋上。

夜色深厚,風雪重重,戈壁灘坦闊浩蕩,沿途沒有一棵樹。真不知司機是怎麼辨別道路的,永遠不會把汽車從積雪覆蓋的路麵上開到同樣是積雪覆蓋的地基下麵去。

天色漸漸亮起來時,車廂裏已經坐滿了人。但還是那麼冷。長時間待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空氣裏,我已經凍得實在受不了了。突然看到第一排座位和座位前的引擎蓋子上麵對麵地坐著兩個胖胖的老人 —那裏一定很暖和!便不顧一切地擠過去,硬塞在他們兩人中間的空隙裏,坐在堆在他們腳邊的行李包上。這下子果然舒服多了。但是,不久後卻尷尬地發現:他們兩個原來是夫妻……

一路上這兩口子一直互相握著手,但那兩隻握在一起的手沒地方放,就擱在我的膝蓋上……我的手也沒地方放,就放在老頭兒的腿上。後來老頭兒的另一隻大手就攥著我的手,替我暖著。嘴裏嘟嚕了幾句什麼。於是老太太也連忙替我暖另一隻手。一路上我把手縮回去好幾次,但立刻又給攥著了。也不知為什麼,我的手總是那麼涼……

車上的人越來越多,不停地有人上車下車。但大都是搭便車的,正頂著風雪從一個村子步行到另一個村子去,恰好遇到粉紅色大車經過,就招手攔下。其實,就算是不攔,車到了人跟前也會停住,車門邊坐的人拉開門大聲招呼:“要坐車嗎?快一點!真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