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軍軍長舒榮(1 / 2)

第十三軍軍長

舒榮

第12軍這個番號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吉利。為什麼呢?首先使用這個番號的是由建國豫軍發展出來的任應岐部,後來這個軍叛變了……接手這個番號的是由西北軍發展出來的韓複榘部,後來這個軍兵變了……第三個接手這個番號的是由東北軍發展出來的霍守義部,後來這個軍覆滅了……這第四個接手的倒黴蛋兒,就是本文要介紹的主角——舒榮。

舒榮,字子光,雲南彌渡人,生於1903年。出身黃埔軍校三期步科的他,在畢業後卻改行帶起了輜重部隊,而且還幹得不錯。以至於在軍校的老師錢大鈞編組89師時,就想到這個學非所用的好學生,給調到89師當起了輜重營營長,好讓他能繼續發揮特長。其實舒榮自己也不想這樣,可沒辦法啊,這陰差陽錯地就給調到輜重部隊去了,隻能認命地當起了人力頭子。

好在湯恩伯改變了舒榮的命運,在湯的提攜下,舒榮當上了89師267旅534團上校團長。對此,舒榮自然是感恩戴德,並從此成為湯恩伯的得力幹將。當時湯恩伯擔任第13軍軍長,負責指揮第4師和第89師。在第4師中,有一個叫石覺的團長,和舒榮一樣都是軍校三期步科的同學。可能是在軍校的時候兩人賭過氣,在此後的軍旅生涯中都一直互相比對。可是舒榮混不開,這都混到輜重部隊去了,還能有什麼花頭?石覺到是仕途穩健,在步兵部隊裏一路升遷。舒榮本以為當上了89師的團長後,終於能和在第4師當團長的石覺平起平坐了,可沒想到,舒前腳到任,石後腳升旅長了,你說舒榮憋屈不?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舒榮被提拔為第267旅少將旅長,總算是和石覺平級了。1938年3月,舒榮的267旅有幸參與到台兒莊戰役中。他的部隊先是在臨城與日軍血戰,此後更是在圍殲包圍台兒莊的日軍時出力頗多。當然,被視為競爭對手的石覺也在這次戰役中立了功。其實兩人的功勞都差不多,但讓舒榮鬱悶的是,在後來的升遷上,石覺直接當上了第4師師長,而自己卻隻當了第89師的副師長。為什麼自己總比石覺要低一級啊?他是既不舒服也不榮耀。

舒榮在1940年接任了89師師長,心裏總不是滋味,但更憋屈的事情在1943年發生了。這一年,石覺升了13軍軍長,舒榮呢,也升官了,不過他當的是13軍副軍長。本來比石覺低一級,但至少兩人不在一個部隊,這下倒好,成了石覺的直接下屬。認命吧,這輩子是比不過石覺了,於是舒榮在副軍長的位子上一幹就是五年,倒也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