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軍軍長王克俊(2 / 2)

在王克俊的努力爭取下,21軍殘部終於得到了一艘貨輪,作為該部撤往舟山的保障。臨走的王克俊還不忘給國防部擺了一刀,他把230師殘部留在上海市區,自己帶著主力,也就是145師和146師所剩下的3000多人,“轉進”到舟山了。事情的發展如王克俊想的一樣,230師殘部在副師長許照的指揮下,是整個上海守軍中堅持到最後的部隊。雖然結果是許照帶著部隊投誠了,但對於王克俊來說,他已經可以向國防部交代了。

不過王克俊也有失策的時候,因為這支他竭力想保存下來的部隊,在抵達台灣後不久,竟然得到了裁編的命令。兵可以不要,但番號一定要保留下來,不然就對不起老長官劉雨卿了。王克俊立即動身前往廣州,他要親自找國防部長閻錫山爭取。此時的閻錫山才剛當上國防部長沒多久,他在公式化地聽完王克俊的彙報後,就開口拒絕了王克俊的要求。王克俊也沒再說什麼,他隨即起身立正,在行完注目禮後離開了辦公室。

閻錫山並不知道太太平平離開辦公室的王克俊已經準備和他閻部長打持久戰了。於是從第二天起,國防部的辦公樓外出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景象。那就是但凡閻錫山下轎車,就會看見一位佩帶少將肩章的將軍向他立正敬禮,並說“閻部長早”;當閻錫山下班準備上轎車時,這位將軍又會過來立正敬禮,並說“閻部長走好”。一句話不多,一句話不少。乍一看,還以為這位將軍是閻老西的高級副官呢。閻錫山起初並沒有把王克俊的這個奇怪行為放在心裏,可這位王將軍的行為始終堅持如初,竟然硬是持續了三個月。

閻老西要精神崩潰了,他已經有很多煩人的事要處理了,卻還得天天麵對這樣一個“苦瓜臉”。期間他要衛兵把王克俊趕走,但負責國防部警衛工作的負責人卻說,王克俊沒有任何不軌行為,他們不能把王趕走(估計這位負責人也是被王克俊買通了)。閻錫山也曾找王克俊解釋自己的難處,這時候王克俊就會像機器人一樣地回複說,我能理解部長的苦衷。但第二天照樣幹起了“老本行”——向閻部長敬禮問安。閻錫山終於支持不住了,他隻得以李宗仁政府的名義,同意保留21軍番號,但是人槍沒有,得王克俊自己去解決。

對於王克俊來說,有番號就行了,反正政府是承認他的軍長地位了,他的21軍也合法化了。於是他終於興高采烈地前往四川重募部隊去了。王克俊是走了,但閻老西並沒有閑下來,因為在王克俊離開後不久,更為壯觀的“高級副官”隊伍,開始出現在他的麵前……估計這時候的閻錫山一定後悔選擇離開太原了,於是,在他的爭取下,“行政院警衛師”成立了。他終於可以借自己行政院長的身份,從警衛師裏抽調部隊來把這些“高級副官”趕走了。

或許有人會問,這是不是筆者編出來的故事啊?其實不然,筆者在五年前幸運地采訪到一位老兵,這個故事就是這位老兵告訴我的,而這位老兵便是當年追隨王克俊左右的護兵之一。不管故事真假與否,筆者在這裏權且記之,這也是對王克俊能維持21軍番號的一個解釋。

有了番號的王克俊終於在四川纂江將部隊成立起來了。遺憾的是,曆史這個舞台沒有給他再表演的機會,在四川的國民黨部隊不是起義就是覆滅的影響下,和解放軍沒什麼深仇大恨的王克俊在象征性地抵抗了一陣後,就帶著部隊在大邑宣布起義了。對他來說,他沒有對不起劉雨卿,同時他也給自己的部下找到了生路,這就可以了。經過一年的學習,王克俊被分配到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並當選過全國政協委員。1975年6月,王克俊在成都病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