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壽終正寢(1 / 1)

“臨津江是朝鮮中部的主要河流之一,江麵寬約100米,水深約1米,南岸群山起伏,多為陡峭懸崖,不易攀爬。戰前,敵人依托有利地形構築了堅固的防禦體係,以主力防守江南第一線高地及縱深諸要點;江中布有鐵絲網、鐵蒺藜,敵炮兵火力控製了江麵和江北諸要點和通道。

江南守敵為英第29旅,其下轄格羅斯特營、皇家北阿姆伯蘭富塞列爾斯團第1營等,共約5500多人。敵人企圖憑借臨津江堅固的江防工事,阻止誌願軍進攻。

如何突破臨津江?第19兵團第一梯隊渡江的第63軍傅崇碧,根據地形和英軍布防情況,經過充分考慮決定:第一梯隊展開兩個師,以第187師在右,第188師在左,采取偷渡辦法突破臨津江。一旦被敵發現,則立即轉入強攻,側後迂回結合正麵突擊,圍殲英第29旅。

雪馬裏位於臨津江南岸4公裏處,北有235、314高地為屏障,南有414和295.4高地為依托,山勢北低南高,易守難攻。負責防守的是英第29旅格羅斯特營等約1000多人,以235高地為中心,構成了一個堅固的環形防禦圈。

格洛斯特營成立於1694年,算是曆史悠久。這個營在遠征非洲和英法戰爭中都有戰功,受到英皇的嘉獎。故而該營人員的帽子上,特許佩戴一前一後兩枚寫著‘皇家陸軍’的徽章,這個營所以又被稱作‘皇家陸軍雙徽營’,被稱為‘英軍精銳中的精銳’。

搶占製高點,勇猛穿插‘包餃子’。4月24日拂曉,圍殲格羅斯特營的戰鬥正式打響。擔任主攻任務的第560團2營和3營9連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向314高地和以西無名高地發起突然攻擊。第2營6連經過4次英勇衝擊,成功占領雪馬裏西北無名高地,並繼續向兩翼發展。

擔任攻克295.4高地的是第561團第1營。在接受任務後,1營衝破敵軍密集火力封鎖,經白雲、紺嶽山穿插至295.4高地,切斷了雪馬裏之敵退路。與此同時,第561團主力攻占了沙器幕左前方的349高地、424高地,控製了雪馬裏至議政府的公路。第560團利用第561團1營的穿插效果,迅速迂回至雪馬裏側後,於4時在295.4高地和第561團1營會合。第559團3營進至雪馬裏南納老裏川畔的365.7高地。這意味著誌願軍已構築了對格羅斯特營的合圍圈,徹底切斷了其退路,並在敵援軍的必經之路形成了一道銅牆鐵壁。

此時的格洛斯特營,由於誌願軍的突襲分割成了好幾個部分,互不能相助,不得不放棄抵抗,開始撤退逃命。

此時,菲律賓第10營在10餘架飛機、24輛坦克的支援下由土橋場向雪馬裏開進。誌願軍第561團3營在神岩裏、新村一線展開頑強阻擊。他們選擇一處公路隘口,擊潰敵軍開路和墊後坦克,使敵進退不能,然後憑借險要地形,居高臨下,從公路兩側高地出擊,集中反坦克火器和炸藥包猛烈攻擊敵坦克,打得敵人潰散而逃。

但由於雪馬裏地區太大了,方圓幾百裏的地區給追剿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於是,561團分成眾多戰鬥小組對殘敵進行清理。而雪馬裏的公路由三連二排組成的戰鬥小組控製,以伏擊逃竄的敵軍車隊。

25日拂曉,美增援部隊在8架飛機、20多輛坦克掩護下由土橋場沿公路向雪馬裏推進。格羅斯特營營長卡恩認為:‘誌願軍沒有強火力,可以利用坦克連打開突圍通道。’隨即,格羅斯特營的步兵跟隨坦克,對560團陣地發起衝鋒。他們以坦克構成環形防禦圈向前移動,企圖衝破誌願軍堵截。第189師第565團以集束手榴彈和炸藥包連續攻擊敵坦克,使之寸步難行。

在誌願軍外圍部隊頑強阻擊敵援軍的同時,擔任主攻雪馬裏任務的第560團對被圍之敵展開連續攻擊,先後攻占雪馬裏四周高地,將守敵最後壓縮包圍於235高地的狹小地域。25日8時,第560團向格羅斯特營主陣地發起攻擊,一舉攻占235高地主峰,全殲守敵。

戰後,英軍將235高地命名為‘格羅斯特山’。此役,誌願軍全殲英第29旅格羅斯特營及其配屬部隊,繳獲大批武器和作戰物資。這個有著150年曆史的‘光榮的格團’終於壽終正寢。”

爺爺一口氣講完了雪馬裏全殲格羅斯特營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