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艾灸治病養生要持之以恒,長期堅持使用才能發揮神奇的療效。艾灸通過激發和扶助人體的正氣來預防和治療疾病,保健延年。這個過程是要不斷積累,以外部艾灸的星星之火點燃人體熊熊的生命之火,隻有在生活中與艾灸時刻相伴,才能從中體會到生命美好。在古代一本灸法專著《扁鵲心書》中有首詩是這麼說的:“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關元功力多。健體輕身無病患,彭鑯壽算又如何。”在鬥轉星移的365天中,時常不忘灸一灸我們身上的穴位,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身輕體健,不僅不生病,人人都能像彭祖一樣長壽。古人特別強調要堅持施灸,日久其效自現。張杲在《醫說》中就強調“若要安,三裏莫要幹”,持之以恒地親近灸火,善待自己的身體,生命之火就會更加燦爛。
其三,艾灸的“久”體現在防病養生,益壽延年上,也就是說灸火可以幫助每一個普通人壽至天年。天年是什麼呢?古人認為:“人能順天之五行六氣者,可盡天年一百二十歲矣。”由此可見,天年是指120歲。古人認為隻要順應自然,養生得法,人是可以活到120歲的,現代醫學也支持這種觀點。既然120歲的天年不是夢想,如何才能壽至天年呢?既要“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更要積極養生攝護,才能“形與神俱,度百歲而去”。養生的方法很多,艾灸有獨特的功效。宋?竇材在《扁鵲心書?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之說。《醫學入門》也記載:“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元氣堅固,百病不生”;“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可見灸療在古代醫療保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灸法作用緩和,糾正病理變化應采用輕緩而持久的刺激,以適應並激發人體的自控和潛在能力,隻有在長久的堅持中才能逐步體現出來。現代人應該充分利用祖國醫學的寶藏,更好地發揮灸療在抗衰老中的作用,重新認識艾灸的重要性和在養生延年中的崇高地位,使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活的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