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愛的學習(1)(2 / 3)

另一項內容卻是沒有的,這便是有關身體的知識,其實也就是欲望的知識。從古至今,無論中西,所有的宗教與主流哲學都是禁欲的,或者說治理欲望的,從而提倡精神與價值,使人的生命與其他生物不同。但是,從曆史來看,這種禁錮是有問題的。人類獲得的知識一直是不完善的。

比如,有關家庭的曆史,有關兩性的曆史,有關愛情的曆史。這些在進化論和人類學產生之前是沒有的,於是在此之前的知識是一個係統,而在此之後的知識是另外一個係統。有關愛的知識也一樣。我們過去都會以為人類的兩性關係天生如此,所以不會去改變,當這些人類學知識被獲得後,我們就會發現,人的曆史是一步步按人類的需要和夢想改變的,各種宗教、道德都是處在動態的變化之中,於是我們便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空茫中。在這種空茫中,我們必將重新來認識曆史、現實、自我、社會等等。

我所強調的學習便是如此。

但是,學習了這些必要的知識後,也未必能獲得本質。真理的獲得是非常艱難的,任何人想要獲得真理,必須得經曆心靈的磨難、知識的困惑、生與死的終極追尋甚至生命的冒險等等。隻有知行合一,才可能獲得真理。

獲得真理的生命是通透的,對愛自然也是通明的。在這裏,特別要強調的一點是,真正和諧美好的愛是沒有痛苦的,凡是有痛苦的愛是不明理的,是沒有超越自我的愛。愛要達到一種境界,即愛著一種真理,而非一個具體的肉身。隻有如此,愛才可能被超越,愛也才能被學習,愛情才可能是永恒的。也隻有如此,相愛著的人才可能不被具體的物象所左右,而是有一個共同的信仰。這是他們心靈真正的橋梁。

過著這樣一種生活,便是神聖、永恒的生活。這是我們永遠的目標。也許不是人人能達到的,但它昭示了一種可能的生活。

在這樣一種愛的學習中,一個人最終會戰勝自卑、惡劣、欲望、形式,必將超越自我,成為一個自信、自強、永遠愛人、身心合一的完善的人。勇氣、堅強、快樂會成為他內在的動力,而自由將成為他的呼吸。

第2講:愛是創造的

來信: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認識了,是通過手機短信認識的。我們就這樣通過短信交流了快一年。慢慢我發現我愛上她了,我向她表白了,她也愛我!我在她的家鄉上大專,她在外地打工。照片裏她長的不錯,但這也不是我愛她的惟一理由,她心地很好。至少我認為她是個不錯的女孩子!我們從沒見過麵,她放假過年,正好我也放假回家。我有她的不少照片。我們彼此很相愛,為了能讓她過的幸福,我更加得好好學習!我不知道我們以後會怎麼樣!別人總會認為這樣的感情不會有什麼結果,真的會這樣嗎?我們在為愛奮鬥著,我們不在一起,可我卻真的好幸福!我害怕,可我又總沒勇氣說,我是大專生,她在打工,我們會生活的好嗎?她是湖南人,我是安徽的,我們離的很遠,家裏會同意嗎?我們能在一起嗎?我愛她,我怕想起這些,可這卻是我們要麵臨的呀!愛她是艱辛的,可我就是要為了愛她好好的努力奮鬥,我想娶她回家,用我的一切讓她過得幸福!

分析:

很顯然,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愛的理解也由此而升華。在這份似有緣又無緣的相愛中,他不僅對她進行了幻想,而且對她進行了創造,他的愛也由此因為幻想而被創造。他對她的長相不再看重,雖然她長得並不難看,相反很中他意,但他看重的是她的內心,是她的靈魂。也許離得越遠,越是能看清人的靈魂。這種愛在今天這樣一個“性激蕩”的時代裏,顯得多麼沉靜,多麼美麗,就好像他身在黑夜裏,眼前卻點著燭火,他整個的人都在向往著,在笑著。

然而悲劇也可能伴隨著他。他隱隱能感受到這種痛創的來臨,但他拿出了更大的勇氣與力量。這是悲劇中的人性,是最美的人性。

我在課堂上把這個故事給學生們講了。絕大多數學生都聽得很憂傷,有一個女生站起來說,老師,請你告訴他,我們支持他。

我把學生們的支持告訴了他,他很感動,但是,他很憂傷地說,不知道這份愛還有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