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愛的學習(2)(3 / 3)

人們對愛的回答往往是從個人喜好的角度來回答的,僅僅是憑一種直覺。這直覺是沒錯的,愛本來就是一種感覺嘛,但又為什麼說人們並不懂得愛呢?

一般人可能都會認為,我們今人之愛與古人特別是遠古時的人一樣,都是出自於本性,其實是有很大差異的。遠古時人們的愛多出自於一種本能,審美也往往出自於一種本能。但自從進入文明社會以後,審美就成了文明的,愛也就成了文明的。隨著文明的不斷變化,愛的內容也在發生變化。比如,在遠古時,血親之間可以相愛,但到了現在,血親之間隻能相親。道德分化了我們。道德將愛的道路改變了。還比如,在過去幾千年的曆史中,男人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是奴隸,在那個時候,隻有男人才有愛的能力,女人雖有,卻不能表露。曆史壓抑了女人愛的能力。在那個時候,愛是不平等的。男人可能會隨時愛上別的女人,而女人則隻能愛著這一個。道德阻礙了愛。到了今天,男女平等了,女人也可以像男人一樣隨時愛上男人,也可以在不想要的時候提出分手,可是,社會仍然是男性文化為中心的社會,女人仍然處於爭取平等的角色。但不管怎麼說,愛的內容和表現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是誰在起作用呢?是社會文化、製度,是道德。愛在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本能,而且是一種文化。

現在我們來分析谘詢者提出的問題。也許在本能上,他們感覺和對方是相愛的,這應了他們說的愛是一種感覺的話,但是,在暗地裏,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如果在過去,也許這種吵架是不存在的,因為女人就得聽從男人的安排,可是今天女人不願意了,所以吵架了。

怎麼辦呢?讓女方不做聲,忍氣吞聲?已經不可能了。但似乎沒有調解的可能,男方已經無法忍受對方了,他們的本能也受累不起了。是什麼原因呢?缺乏愛的能力和藝術。

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與過去若幹代人不同的是,他們的生活背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變化最大的仍然是文化。由於他們從小生活在較優越的家庭,城市中的全都是獨生子女,讀書生涯徹底地改變了他們,使他們個個都患上了孤獨症,性格中自私、自戀的成份加重了,且都任性、頑固、叛逆——雖然他們也擁有上幾代人所不能擁有的知識、技能、機遇和一些品質,但上述這些缺失將他們的人格打上了一層陰影。在這一代中,缺乏友情,缺乏互相信任,缺乏同情,孤獨包圍著他們。再加上社會轉型時期特有的混亂,使他們的道德、價值觀以及信仰嚴重混亂,這些都會投射到愛情、婚姻、家庭中。性格上的缺陷使他們缺乏應有的信任和寬容,也缺乏應有的堅持。他們容易愛也容易放棄。

一個女生在我的《生於1980》這本書的討論會上說:“我談了好幾次戀愛了,現在也有男朋友,但我已經不知道什麼是愛情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愛著他。”

她的話一方麵道出了孤獨感,另一方麵也真確地道出了對愛的迷茫。沒有談過戀愛的人往往能頭頭是道地說出什麼是愛,因為在他的頭腦裏有愛的概念,有過去文化遺留下來的觀念,還有他自己的幻想,但談過戀愛的人往往又說不出什麼是愛,對愛的本質往往模棱兩可。

因此,我認為,他們兩個人都有問題。一方麵,他們缺乏起碼的愛的能力,另一方麵,對於男方來說,又缺乏愛的堅持。缺乏堅持,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原因,一是覺得本身不值得堅持,即戀愛雙方的心理還不成熟;二是道德感的普遍缺乏。

第8講:一個無法自拔的苦惱者

來信:

您好!徐老師。我是您《非常日記》的讀者,讀了您的作品,我覺得林風的經曆和我很相似。我是名大學生,半年前和一個比我大將近二十歲的中年女人因為我對肉體的渴求和她發生了關係。她基本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和我在一起,可是和她交往過程中,她的另一個情人介入了。我們沒見麵,可是彼此很厭惡。現在我後悔了,決定結束這場“遊戲”,可是我覺得自己走不出它的陰影。盡管他們不和我聯係了,但是我總擔心,以後我會被他們揭發。我整天都在想這些事,被它困擾著,甚至常常從夢中驚醒。有時在課堂上聽課,幻覺中常常會出現一個情景:她突然推門而入,告訴同學們和老師我和她曾經有過那種經曆。我還沒有女朋友,但我將來肯定會有的,肯定也會結婚的,一想起這些事,我的眼前也總會出現一個情景:她在我不經意的時候,會突然出現在我的麵前,向我勒索什麼,或者出於某種惡的情感會在我愛人和家人麵前揭露我的過去,我的一切將會因此前功盡棄……

現在我覺得隻有自殺才能解決。我不知道該怎麼辦,請您給我些建議好嗎?徐老師,再一次懇求您!

我急盼您的答複!!

分析:

你好!實際上你不必驚慌。我認為這件事沒有你想的那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