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家庭婚姻製度以前,性的關係一直是紊亂的,女子大概也可以天然地保存自己的天性,女子與男子大概也可以保持平等的權利,所以那時候的“家”並沒有體現男性文化為中心的特征,而是家裏養了牲畜的意思,是財產。在資源相對匱乏的時代,男女結合更多的是建立一個經濟基礎之上的關係。從這個“家”從字麵意義上來看,典型地體現了農耕文化的特點。很多學者認為“家”字可以證明婚姻僅僅隻是一種經濟關係,這種機械的唯物質觀念是盲目的。我們應該從它的表相去看內在的本質。
但自從奴隸製開始,也就是父權思想被魔化以後,女子新的曆史便開始了。這實際上就是整個文明史的開始。人類的文明史從性的角度來說,實際上就是女子不斷爭取自由與解放的血淚史。封建時代的進步意義在於,使女子從奴隸的最底層上升到男子的附庸,也就是說丫環變成妾。一夫一妻製是目前最公平的婚姻製度,它使女子享有了與男子平等的權利。
在這漫長的曆史中,女人學會了取悅男子。手飾、衣物、禮教都成了女人的專利品,小腳也成了女子取悅於男子的方式。女子在這時實際上是徹底地變態了。我們一般說清朝有某個士大夫喜歡收藏女子的繡花鞋是變態,卻不說女子也被弄成變態者了。這是對女子的同情。
從上個世紀女權運動以來,女子開始覺醒,但往往要革命,便不免過頭。這是很多女權主義者被批評的原因。問題是,女人要從男人心中要回自己首先要從自己開始,目前的女權主義運動隻是開了個頭而已。男人與女人的地位還要通過漫長的曆史才能有一個相對穩定且和諧的局麵。
我想,我再不需要回答黎明同學的問題了。
第11講:男人喜歡什麼樣的女人
這個問題在我的課堂上討論過數次,因為幾乎所有男生都曾偷偷地暗戀過某個女生(甚至是成熟的女人),這些女性又大都是漂亮的或性感的女生(或女人)。這幾乎成了人類的一個共同情感體驗。男性都喜歡一些漂亮的或性感的女性,而女性部曾喜歡過一些眾女性都喜歡的男性。
我曾經見過眾多的男生為某個共同心儀的女子而焦灼的情景。大學時的一個朋友宿舍裏發生過這樣兩件事情。第一件是大一的時候。他們班上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女生,可以說是當時的校花。那位女生的交際麵也很廣,因為這樣,眾男生在晚上常常要議論這位校花,有的還予以惡毒的道德謾罵,但是,這位校花跟班上的男生交往的並不多,自卑的男生大都不敢跟她說話。有一天,校花與我這位朋友突然間開始交往,並一起上了一次晚自習。同宿舍的男生就受不了了。大家部在私底下議論這件事,每個人的心裏都是悲憤的、惡毒的。然後,還有一兩位舍友非常“友善”地找他談話,告訴他,他們不合適,趕緊停止吧。他非常納悶,也很痛苦。
第二件事發生在大四時。有一個不是很漂亮,但很可笑的女生被我這位朋友領到宿舍裏,然後與每個舍友都成了好朋友。她與每個人的交往都造成一種錯覺,就是覺得要和那個正與她交往的人談戀愛了。有一天,我的這位朋友與這個女生一起到外麵去辦事,很晚了就在外麵坐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回來時,發現所有的人都沒有睡覺,都在用一種非常奇怪的眼神看著他。再後來,因為一件事,他覺得這位女生在情感上不自重,於是把她趕出了宿舍。他們宿舍因此而大罵這個女生,罵了好幾個晚上。可是,有一天,這個女生又回來了。她要報複我那位朋友。他以為,沒有人願意和她談,誰知道當天晚上就有一個願意做她的男朋友。大家都罵這個舍友,但那位舍友就是鬼迷心竅,哪裏還顧得上其他。因為是報複,兩周以後,她就與他分手了。到了這時候,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吧,可是還沒有。她又找第三個舍友,使大家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居然又成功地釣上了魚。這一次的戀愛不到一周就停止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弗洛伊德在其《愛情心理學》中專門談了這個問題,他說,男人們都喜歡那些“大眾情人”,即那些在舞場上、社交圈裏、藝術表演中的“明星”。男人們會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到她們。安娜(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是這樣的女人,卡門(梅裏美的《卡門》中的女主人公)也是這樣的女人,希臘美女海倫更是這樣的女人。為了這樣的女人,普希金決鬥而死;為了這樣的女人,男人們竟然可以傾國之力,發動十年的特洛伊戰爭。清朝的順治皇帝喜歡上了一個人人都喜歡的漢室風塵女子,並把她娶進宮來,與整個的大清律例相對抗,傳說中他因此而出家。中國的文人有“寧可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