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什麼是愛情(1)(3 / 3)

現在一些機械唯物主義者認為,人在原始社會時期是沒有道德的,因此也沒有審美,更不可能有愛情。這是從現在的愛情觀念來看的。我們應該知道,雖然在那個時期,性是沒有道德的,但是,應該還存在性選擇,存在好惡觀念,這便是愛情最初的萌芽。性道德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產物,更是現代意義上的愛情的催生者。

在分析人類的性進化時,我們都相信,人類最初經曆了一個混沌未開的蒙昧時期,按現在人的說法,是一個“人盡可夫”的時期。也就是說,隻要是異性,就可以發生性關係,所以母子可以通婚,父女也可以通婚。我們現代人可能要說,那是一個亂倫的時期,但對於曆史來說,那時是沒有性道德可言的,所以也就無所謂亂倫。那麼,母子之間是否有愛情呢?這是一個很少有人願意討論的話題。

按我們現代人來說,母子之間應該是親情關係,但這隻是現代人的說法,是現代倫理下的產物。對於原始人來說,親情與愛情大概是沒有多少界限的,也就是說,愛情在原始群婚製時期是混淆的。後來,人類便進入“血緣家庭”時代。按照人類學家的說法,這是人類家庭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說進入了人類的文明時代。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性革命。它產生了倫理道德。即上一輩人不能和下一輩發生性關係,隻能在同輩人之間發生。這就是母子之間和父女之間的限製,從而第一次使母子和父女之間的親情關係明晰化。但正如弗洛伊德和榮格論述的那樣,他們之間的愛情關係仍然存在,所以人類常常出現“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戀母和戀父是人類最早的愛情方式之一,隻不過現代倫理是不允許的。在那個時候,同輩即兄妹之間可以發生性行為。中國的始祖伏羲和女媧就是兄妹。還有很多民族的始祖都是兄妹通婚。關於這一點是有史可證的。

到了第二次性革命,也就是人類學家所說的進入第二種家庭形式即“普那路亞”家庭時期,人類主動且堅決地將性的取向指向血緣之外的家族。在這一時期,一個家族和另一個家族聯姻,但仍然限製在同輩之中。兄妹婚禁止了,但兄妹婚的曆史痕跡與戀母戀父一樣,仍然被遺傳了下來。愛情的形式又不一樣了。兄妹從愛情的關係又一次變成親情。在這一時期,一個女人仍然可以同時和好幾個男人——實際上是自己的丈夫——發生性關係,群婚的痕跡仍然很明顯。

到了第三次性革命,即“對偶婚”家庭形式,人類的性行為和情愛關係又一次發生質的變化,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隻願意或道德隻允許和一個女人發生性關係。一對一的“平等”觀念產生了。這應該是愛情的前奏,也是一夫一妻製家庭產生的曆史原因之一。但在這個時期,男女之間仍然是沒有製度來約束的,男女之間的性關係完全是在自然狀態和道德的約束下實現的。在這個時期,愛情關係中的“排他性”觀念產生——當然,也勿寧說排他性觀念是人性的特征之一。然而,人的博愛(從性觀念的角度看,就是可以和多個異性發生性關係)被限製,但在意識中仍然被遺傳了下來。這便是後來人們一直有一種淫亂念頭的原因。

三次性革命使人類的情感和道德一步一步地向著文明進化。實際上,這是社會的要求。當然也是科學的要求,如,血緣家庭的後代壽命普遍都很低。愛情從親情中分化出來,從家庭內部走向社會,從群婚走向一對一的對等形式。性道德也在這時候一步步分化出來。

第四次性革命應該是奴隸製社會家庭製度的誕生,這便是一夫多妻製。它直接規定了男人和女人的存在方式,即建立家庭。在這種形式下,性道德變成了法律。奴隸製社會與原始社會的質的區別在於,原始社會中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處於緊張與和諧的關係,一方麵,人類仍然要和其他生物和自然對抗,生存權仍然非常艱難,而另一方麵,人類又和自然保持著一種異常親近的關係,視自然為生命的母親。但到了奴隸社會就不同了。人類有了強大的群體和生存能力,有了剩餘的食物和價值,人與其他生物和自然的緊張關係得到了質的緩解,人類一躍而成為大地的主人,成了自然的主宰,人的角色在整個生命界不同了。人的意識與以前有了質的區別。這大概是人的精神真正被開發的時期。在這個時候,文明也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