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次性革命來看,愛情的曆史便是兩性關係的曆史,也就是說,它始終伴隨著人類的曆史演進。所以說,愛情可以將其分為古代人的愛情和現代人的愛情。我們幾乎可以粗略地說,古代人的愛情伴隨在性與家庭中,即愛情與婚姻和性幾乎是同一詞。從現代人的觀念來看,這肯定是不合適的。因為很多人特別是女人,在一定的社會時期根本就是男人的奴隸,是沒有愛的權利的,是不可能有愛情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愛與欲誰先誰後,是一直討論不休的話題。且在那個時代,道德的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它足以遮敝今天人們認為很多愛情的特征,而以道德為重。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很多人是先成家,然後才可能會有愛情。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沒說出自己的愛,或是因為他們的地位的不平等就說他們沒有愛情。一個社會中,由於男女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他們的地位可能不同,但並不等於他們在內心中不尊重對方。這方麵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不用我舉例,人們馬上就可以想到很多。但為什麼我們總是認為古代人沒有愛情呢?
一是我們總是以現代人的理論來分析古代社會,所以說沒有。二是因為恩格斯在其《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中對愛情的論述。使我驚異的是,我們的導師所舉的例子竟然是我們道德所小恥的同奸行為,他說:
“第一個出現在曆史上的性愛形式,亦即作為熱戀,作為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的熱戀,作為性的衝動的最高形式,而第一個出現的性愛形式,那種中世紀的騎士之愛,就根本不是夫婦之愛。恰好相反,古典方式的、普羅凡斯人的騎士之愛。正是極力要破壞夫妻的忠實,而他們的詩人們又加以歌頌的。《Albas》,用德文來說就是破曉歌,成了普羅凡斯愛情詩的精華。它用熱烈的筆調描寫騎士怎樣睡在他的情人——別人的妻子——的床上,門外站著侍衛,一見晨曦初上,便通知騎士,使他悄悄地溜走,而不被人發覺……”
在恩格斯看來,這是因為在階級社會,當時人們沒有擇偶的自由,在包辦婚姻、政治婚姻、金錢婚姻的條件下,夫妻之間沒有真正的愛情,於是有些人隻能以婚外戀(即通奸)為補充。在這個世界上,隻要還存在著沒有愛情的婚姻,就必然會存在著沒有婚姻的愛情,過去如此,現在和將來也是如此;外國如此,中國也是如此。
很顯然,用階級的差異來分析愛情,這是現代意義上的愛情,而絕非古代意義上的愛情。但是,在我們讚美現代人的愛情時,千萬別忘了,任何時代的人都會獲得幸福。隻要他們生活得自足,他們就是幸福的。如前麵我所舉的泰戈爾的那首詩中所描寫的,那是古代社會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生活縮影,但我們根本無法否認他們的愛情生活。於是,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肯定有愛情的婚外戀的同時,也不能否定在階級社會中婚姻中的愛情。
三、現代人的愛情觀
愛情與婚姻成為鄰居是現代人的創造,愛情是婚姻的基礎也是現代人的理念。在古人那裏,愛情就是婚姻,婚姻就是愛情。為什麼會有這種分離呢?
是因為我們提倡晚婚,提倡晚婚就是允許青年可以先談戀愛,而到了法定年齡再去結婚。這是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人類賦予婚姻太多的責任,且將其確定為“永遠”的兩性關係。從某種角度看,這是不符合人性的,但它符合社會的需要,於是人性就得跟著社會的需要走,這才有了先戀愛後婚姻的現象。戀愛的目的是要找一個在各方麵都能永遠在一起的伴侶,這就給人類提出一個大問題:究竟什麼是愛?金庸的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敢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現代人在戀愛時常說的一句話是:性很容易,愛很難。意思是說,談戀愛很容易,但找一個真正相愛的人卻不容易。在結婚前又有另一種說法:戀愛很容易,結婚很難。意思是找一個一生相愛的人太難了。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分析出,現代人對愛情的認識主要是精神之愛。當然,這樣一種籠統的“精神之愛”的說法仍然是沒有回答“愛是什麼”的問題。這一問題也將在下麵論述。
現在讓我們先看看現代人的愛情有哪些特征。劉達臨在與筆者對話時說:“我認為愛情的產生,有以下五個方麵的條件:一是男女的性關係應該比較專一。‘入盡可夫’或‘人盡可妻’的時代,是談不上什麼愛情的。那時,隻有性,沒有愛。二是男女雙方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不平等的關係下是不可能產生愛情的。即使有,也隻是愛情的別名。三是男女雙方的交往應該較為自由,強製的、包辦的婚姻談不上愛情。四是愛情應產生於選擇和比較之中。五是人類的文化素養要提高到一定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