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這是以現代的愛情觀來看曆史上的愛情,對一些觀念我不大讚同。比如,認為人類最早的群婚製時期是沒有愛情的,隻有性,沒有愛。這一點在前麵已經論述。這五個條件說明,現代人的愛情觀是建立在現代製度之上的。它們仍然是一種大致的描述,但從這種描述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事實:愛與性、愛情與婚姻構成了一種矛盾與統一的關係。
四、愛與性的關係
我在西北民大做報告時,一個學生給我寫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請不要把性與愛情拉在一起。我當時看了大吃一驚,以為柏拉圖重生了。後來想想,這是很正常的。人類的曆史經曆了原性——性愛合一——性愛分離——性進一步分離和愛進一步分離——性愛合一的曆史過程。第一階段即原性時期實際上是很短暫時,我們隻能靠猜測和推演來講了。就像各民族的文字一樣,最初隻是一個符號,並不代表意義,在這個時候實際上意義很少,但並不代表沒有意義,而是全部的意義都在其中,後世開發的應該隻是這其中的意義的一部分而已。這也可以叫原初命名。性也存在一個原初命名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性是一種近乎於詩的過程,所有今人講的意義都在裏麵,包括愛、奇跡,歡樂、生育、健康,等等,但它又近乎於沒有意義。原性並不是今天人們講的純生理的性,而是指純心理和純生理的性,沒有任何社會化的痕跡。
第二個階段是明顯地感受到愛,即審美和意義的產生。在這一過程中,社會化的因素是主要的,它使人的心理產生分化,使人對美醜、強弱有了一種認識,使人有了選擇。人的意識占了主導地位,比如,對性的崇拜,對生殖的崇拜,對性器官的崇拜等原始崇拜,都是人的意識的產物。性成了神秘的力量,成了崇拜的對象。人開始注意性並研究性了。所以,從這一意義上講,性崇拜實際上是最早的性科學。這種意義的誕生是對性的全部內涵的一次削弱。正如老莊講的那樣,大德產生對大道來說,並非好事,而是一件壞事,說明人的德性沒有了,或者說,是對人的完滿的道德的一部分的開發。
第三階段便是性與愛開始分離。這是一段漫長的曆史。當人們意識到人的精神時,開始強調人的精神的價值了,特別是宗教。在這時候,人類進入了一種悖論之中,由於對性有了意識後,人們反而在性麵前無知了。人類在很長一段時期隻將性當成一種生育的工具。相比最初的性,人們強調了社會化的因素,而丟失了性的詩意。真正的性死了,愛與道德產生了。為了強調愛與道德的力量,人們極力地貶低性本身,於是,愛與性分離了。當然,我所講的分離是指一部分人,並非全部。當愛與性分離後,性便成了肮髒的,成了原罪,成了萬惡的深淵,而愛便成了宗教。在這一漫長的過程中,人們不斷地想將性與愛合二為一,但太艱難了。愛是一種審美和意識,愛也隨著不同的曆史和年齡在發生變化,會隨著環境的不同而變化,於是,愛便成了一種難以捉摸的東西。
第四階段便是對性與愛的重新認識階段,即我們的理想階段,將性與愛合二為一。這實際上也一直是人類的一個努力的方向,但因為在一段時期人們的認識出了問題,所以它便一直成為一種對立的矛盾體。有關靈與肉的矛盾的小說實在太多了。這便是一種鬥爭與努力。但由於我們給愛賦予了很多意義,且在今天歧義叢生,所以愛成了問題。愛出了問題後,從最初的原性中分離出的性便成了無頭的蒼蠅,仍然是肮髒的代名詞。這便是我們今人一直討論愛情的意義。如果我們討論愛情仍然限於純粹的精神,那麼我們對性的認識仍然是肮髒的,我們仍然會處於一種靈與欲的矛盾中、痛苦中,但如果我們把愛與性放在一起來研究,那麼,愛與性也就會從對立中走向統一。
在這裏,我提出一個概念,叫原性。本篇中隻是簡略地談了一下,這一方麵的內容我正在著書,在那裏,會有一個詳細的論述。
五、愛情與婚姻的關係
這是當今人們特別關注的問題。前麵我講了,愛情與婚姻的分離是社會化的結果。實際上,是愛與性分離後的結果。人們總是有一種體驗,即愛情是理想的,而婚姻是現實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似乎就是愛情與婚姻的差距。愛情永遠是向著“原性”的,即靈欲合一的詩化境界,而婚姻永遠是向著社會化的,向著法律等規則。從這一意義上來看,婚姻是文明對人的異化的結果。所以有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但是,愛情與婚姻的關係絕非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