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戀愛與愛情是一回事嗎(1 / 2)

這本來是一回事,但現在它不是一回事了。早在2004年5月份討論我的《生於1980》這部小說時,就有一個女大學生對大家說:“我們80年代人是幸運的,但也是極為不幸的。我們有了談戀愛的權利,但同時也失去了愛情。”

當時大家很詫異,她說:“比如我吧,我現在已經談了好幾個男朋友,現在仍然在談,但我不知道我們之間有沒有愛情。”

我相信她是真誠的。同樣,有一位香港的男大學生曾經向我谘詢過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現在讀大二第一學期,從大學開始,我已經換了五個女朋友。我的條件很好,我的女友也很漂亮,但是,我每次和一個女友發生性關係後,我就不再愛她了,然後去尋找新的女友。老師,我是不是有病了?

他們是真的害怕了。他們是不是有病了呢?我對那位男生的回答非常肯定:是的,你得了一種花心病,你的病在於你的道德的先天缺失。

他不理解我的話,我便給他解釋。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你經曆的痛苦與磨難是很少的,你也很少去思考過道德的問題,而你想要的東西都是信手得來。家庭的優越帶來的是你心靈上的平庸。是的,是平庸使你的內心從來不起波瀾,所以你沒有自我對話的習慣。這種成長史隻能養成你欲望的極度膨脹和喜新厭舊的性情。你將成為一個典型的花花公子。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求之不得的生活,但你卻感到了痛苦與迷茫。這是你的生命意識驚醒了。這陣痛對於你來說來得雖然太遲,但總算來了。祝賀你,你的心靈開始向你靠近了。為什麼這樣說呢?難道過去你的心靈沒有跟你在一起?是的,過去是一種無意識的生活,那種生活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種行屍走肉,因為你從來沒有擁有過自我。你擁有的不過是你的欲望而已,那些喜悅,那些愛,都隻是一種欲望滿足之後的自然感受而已。隻有你親身體會到這喜悅與愛是你必須的,是你深思熟慮後想要的,你才會有真正的快樂與愛,你才會珍惜,珍惜才會產生道德。道德是愛的圍牆,你沒有圍牆。也就是說,你根本還不懂得愛。

他非常詫異,反問我:我怎麼會不懂得愛,我明明愛著。

我笑道:那不是真正的愛,那隻是一種滿足的習慣。這就是你為什麼從來都沒有獲得過愛情的原因。

他更詫異:我明明已經談過好幾個女朋友了,都跟她們發生了關係。

我說:有些人一生與無數的女人發生過關係,但他可能始終沒有獲得過愛情,比如那些皇帝;有些人一生可能隻談過一次戀愛,就獲得了一生的愛情,如梁祝。愛情與戀愛的次數和發生性關係是無關的。

他似乎理解了一些。我們的談話很艱難。我始終想引導他走入內心,而他根本就不知道怎樣走入內心。我曾經對我的學生們講文學時說,這世上絕大多數的人過的都是外部生活,即所謂的物質生活,而隻有少數人過著內心生活,即精神生活。如果用統計學的方法來衡量,絕大多數的人才是正常的,而少數人是不幸的。這種方法是荒謬的,隻可惜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在用。一個人隻有走入內心,才有可能獲得真諦。這個大學生的問題就在於,他的富裕的家庭造就的是他一直都過著一種外部的繁華覆蓋的華麗生活,他沒有學會過一種內心生活,所以他對道德一無所知,對內心視若無睹。

他的悲哀還在於,他把生活從來都當成一種物質的,他根本就沒有體驗過精神與物質的較量,所以當他與女友發生性關係後,他們的關係也就結束了。在這個過程中,他根本就沒有參與過愛。他以為是愛的東西隻是他的欲望而已,愛隻是性而已,最後他明白了,愛與性是不同的。

實際上,這悲哀何止於他一個人。這是時代的通病。我們這個時代對於道德的口誅筆伐已達到極點。人們對道德的蔑視也是曆史罕見。人們把欲望等同於人性,而把欲望之道看成人道主義。凡是與欲望相左的,都會被看成是非人性。很少有人把道德當成人性的建築來看,於是,道德不再去幹涉人性的事,而人性也就為所欲為,一副花花腸子。

實際上,在那些道德完滿的人那裏,道德是最高的人性,道德是引導欲望的聖體。在那些人那裏,道德也並非人性的敵人,相反,它是人性的花朵和果實。當道德僅僅限於外部世界的生活原則時,它便成了人性的敵人,但真正的道德是內在的,是由內而外的。道德生長於內心豐富的土壤裏。那些反對道德的人,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真正走進自己的內心和整個世界的內心,是因為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欲望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