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大師談人生定位——自我價值比成功更重要(2 / 3)

有一天,三個和尚要外出化緣,其中有兩個年齡稍大一些,他們辦事講求牢靠,他們對那個年輕的和尚說:“帶上點東西吧,說不定能用得上呢!”

小和尚搖了搖頭:“不用了,拿著東西反而不方便。”說完就輕裝上路了。

那兩個年齡大的和尚,一個帶了一把傘,另一個拿了一根拐杖。

這天還真的下雨了,淅淅瀝瀝下了大半天。到了晚上他們都回到了廟裏,結果拿傘的和尚淋得渾身是水,拿拐杖的和尚摔得鼻青眼腫,而那個年輕的和尚卻安然無恙。

那兩個年老的和尚很納悶,問那個年輕的和尚:“我們拿著工具卻出了問題,你什麼也沒拿,為什麼會安然無恙呢?”

年輕和尚沒有回答,他問拿傘的和尚:“你為什麼會淋濕而沒有摔傷呢?”

拿傘的和尚說:“下雨的時候,我因為有了傘,就滿不在乎地在雨中走,因為太大意了,卻在不知不覺中被雨淋濕了。然而下雨後的路雖然泥濘,但是我因為沒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謹慎,所以沒有摔傷。”

年輕和尚又轉過身來問拿拐杖的和尚:“你為什麼沒有被雨淋卻摔傷了呢?”

拿拐杖的和尚說:“雨來了,我沒有帶雨傘,我趕緊找個地方躲雨,所以沒有被淋濕。下完雨後,我憑著自己的拐杖在泥濘的路上飛速行走,不慎摔了好幾跤,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了。”

年輕的和尚聽後笑笑說:“我既沒拿雨傘,也沒拿拐杖。下雨的時候,我因為沒有雨傘就找了個地方躲雨。雨後趕路的時候,因為沒有拐杖,所以我走得特別謹慎!結果我沒被雨淋,也沒有摔倒。”兩個年齡大一些的和尚聽了感慨萬千。

和那個“既沒拿雨傘,也沒拿拐杖”的年輕和尚相比,拿雨傘的和尚和拿拐杖的和尚都有自己的優勢,可他們都過於輕信自己的優勢,反而讓優勢成為了他們的包袱,優勢不僅沒有帶給他們幫助,反而帶給了他們痛苦。

心靈寄語

生活中,人們常常隻關注於自己的優點,從而變得盲目自信、忘乎所以。要知道優勢不可恃,劣勢不足懼,要正確看待自己,懂得如何利用經驗,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智者。

)第四節 靜坐常思己過

禪心如燈

你需要的不多,可是你想要的很多,追求不到就滿心遺憾。追求到了以後呢?卻覺得很空虛。換句話說,得到以後,你覺得不過爾爾,因為沒有想象中那麼有味道,但是你害怕這種生命的無力感、空虛、無奈,或者生命沒有意義的感覺,所以你不斷地繼續設定目標,繼續建築你的夢想。

——莊圓法師

弘一大師曾在他的專著中提到:作為出家人,應該做到靜思己過。佛家提倡自省自悟之道,自省就在於不斷地反省自我,勇於承擔生命給你的那一部分責任。

不隻是出家的佛僧,紅塵俗世中的每一個人都應“靜坐常思己過”,常懷自省之心,檢討自己的過失,提高品德修養,嚴於律己。

生活中,許多人麵對自己的過錯往往隻知道怨天尤人,不懂得反省自己,反而把過錯推給別人,推給上天。生活中這類人太多了,如夫妻吵架,相互指責對方的不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反省自己的過錯。不懂得反省,不僅消除不了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煩惱和痛苦,甚至會加深加重這些煩惱和痛苦。

山上寺院裏,一位年輕的法師下山去辦事,路過山下的小河邊時,看見河邊大樹下的繈褓裏,有一把倒放的紅雨傘,傘裏有一包裹在蠕動。法師上前一看,原來是一個嬰兒,黑黑的眼睛,紅紅的臉蛋兒。法師低頭一看,發現孩子的衣服上有一件東西,原來是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小孩兒的生辰八字。法師看了紙條,知道這可憐的孩子出生才五個月,卻不知為什麼被父母遺棄。慈悲憐憫之心使他顧不得多想,他小心翼翼抱起嬰兒,也不下山去辦事了,徑直到寺院向老住持報告了這件事。老住持召集大院眾僧,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同意把孩子暫時寄養在寺院。就這樣用米湯與奶粉喂養嬰兒半年多。

這天,從山下上來三個女施主。第一位是女兒出走一年多一直沒有消息的母親,為女兒來祈福;第二位是為弟弟在外做生意發了財回來謝菩薩的;隻有第三位是虔心來拜佛的。這三個人進了寺院,上香後坐定休息,以消除剛才上山時的疲勞。

剛一坐下,突然聽到一陣嬰兒哭聲,前兩個人便悄悄議論起來。在寺院從未聞過嬰兒聲,第一個施主說:“大概是哪個小和尚的私生子吧?”第二個說:“要麼是老和尚為了延年益壽請來奶媽住在這裏供奶,把孩子也帶來了。”第三個施主說:“罪過!罪過!千萬不能亂講師父們的壞話,阿彌陀佛!這樣要遭報應的,這肯定是一位法師從某處救下的棄嬰。”

正在議論間,山門外大道上又進來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他們一到大殿,倒頭就拜,先拜佛,然後轉身上前給師父們磕頭行禮,他們說全靠師父們照顧了他們特意放在河邊的孩子。

這時,三位女施主抬起頭,她們的視線與這對男女青年的視線碰在了一起,此時,大家都驚呆了,站在那裏半天說不出話來。原來,剛進來的女青年就是第一位女施主的女兒,因母親不同意她的婚事,一氣之下與在外做生意的男朋友私奔了。第二位施主這時恨不得找個地洞鑽下去,她正好是那個男青年的姐姐,她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家裏添丁加人,慚愧的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為自己誹謗寺院的法師而深感自責,於是不停地懺悔。

低頭做你應該做的事,不要去理會周圍人的議論,也不要輕易去議論別人。

生活中有些人專門愛說別人的閑話,議論他人的是是非非,這給別人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人,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對他說出的話充耳不聞,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相信謠言一定有不攻自破的那一天。

如果一定要說話,請記得說好話。一個人要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你今天所說的話,可能就是你明天的結果,因此必須做到“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心靈寄語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過程,它就像一個人拿起刀親手割掉身上的毒瘤,這需要巨大的勇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或許不難,但要用一顆坦誠的心去麵對它,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五節 成功要靠自己

禪心如燈

眾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

——如本法師

有一句諺語說:“黃金隨著潮水流來,你也應該早起把它撈起來。”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智者一切靠自己,愚者一切求別人。鄭板橋也在臨終前告誡兒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一天早上,一位隻有一隻手的乞丐來到一座寺院向徹悟方丈乞討,徹悟方丈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些磚頭搬到後院去,我就給你銀子!”

乞丐很生氣地說:“我隻有一隻手,怎麼搬磚頭呢?不願給就不給,何必這麼捉弄人呢?”說完他怒氣衝衝地向寺外走去。

方丈於是用一隻手抓起一塊磚頭,大聲說道:“這樣的事一隻手也能做得到,你為何不願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