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便不再爭辯什麼了,就用他那一隻手依方丈的話幹了起來。他整整花了一個上午,才把這些磚全部弄到後院。
最後,徹悟方丈遞給乞丐一些銀子,乞丐接過錢,很感激地說:“謝謝你!”
徹悟方丈說:“不用謝我,這是你憑自己的勞動賺到的錢。”
乞丐說:“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說完朝徹悟方丈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過了不久,又來了一位乞丐。徹悟方丈把他帶到後院,指著那堆磚頭說:“你把這堆磚頭搬到屋前,我就給你銀子。”但是這位雙手健全的乞丐卻鄙夷地朝徹悟方丈瞪了一眼,頭也不回地走開了。
弟子不解地問徹悟方丈:“上次你叫乞丐把磚頭從屋前搬到後院,這次你又叫乞丐把磚頭從後院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磚頭放到後院,還是屋前呢?”徹悟方丈微笑著對弟子說:“對我們來說,磚頭放在屋前和放在後院都一樣,可搬與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
若幹年以後,一位衣著體麵的人來到寺院拜望徹悟方丈。隻見他氣度不凡,但美中不足的是,這個人隻有一隻手,原來他就是用一隻手“搬”磚頭的那位乞丐。自從徹悟方丈讓他“搬”磚以後,他才明白了徹悟方丈的真實用意,然後靠自己的勞動,奮力拚搏,終於有所成就。而那位雙手健全的乞丐如今還依然在村落中行乞。
人生充滿艱難險阻,想要有所成就,需要我們有堅強的毅力和無比堅定的信念。沒人能替我們成功,隻能靠一雙手,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靠著一雙腳,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心靈寄語
靠自己才能有所收獲,靠自己得到的收獲才會心安理得。任何外在力量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命運。在人生行進的途中,隻有自己才是最有力的法寶,隻有靠自己,才能改變命運,獲得成功。
)第六節 專心致誌走好腳下的路
禪心如燈
心製造了一切——我們的恐懼、痛苦、生死、得失、地獄、慈悲、憎恨、絕望和離別。如果我們修行,將能夠明白心生萬物的方式,並因此而體會到真正的佛。你隻要容許自己活在當下,體會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物,專心致誌地行走,用你的整個生命去幫助別人,就行了。這是無修之修,將自己的大腦繃緊隻會給你製造更多的障礙。
——一行禪師
相傳,一位得道高僧來到一座無名荒山,山間茅屋中閃爍著金光,高僧料定此間必有高人,遂前往一探究竟。
原來,茅屋中有一位老人,正在虔誠禮佛,老人目不識丁,從未研讀佛經,隻是專注地念著大明咒:“嘛呢叭咪。”高僧深為老人的修為所動,隻是他發現老人將“六字真言”中的兩個字念錯了,於是便教給了老人正確的梵音讀法,然後就離開了。他心想:老人日後的修為定能更上一層樓。
然而,一年後,高僧再次來到山中,發現老人仍在屋中念咒,但金光已不再。他疑惑萬分,在與老人攀談後才得知,老人以往念咒專心致誌,心無旁騖。而得高僧指點後,總是過於關注其中兩字的讀法,不由心緒煩亂。
人一旦進入專注狀態,整個大腦就會圍繞一個興奮點活動,一切幹擾就會自動排除在外,除了自己所醉心的事業,一切皆忘。
相傳,中國禪宗的初祖菩提達摩自幼參悟佛法,在般若多羅禪師門下修得正果後,提出要外出傳法。在般若禪師的指點下,達摩來到中國傳法。在短暫遊曆之後達摩來到嵩山少林寺,開始在五乳峰中峰的一個天然石洞中閉關參禪。
據說達摩在這個石洞裏,整日麵對石壁盤膝靜坐,既不說話,也不持律,終日默然麵朝石壁,雙眼緊閉,五心朝天。石洞內萬籟俱寂,當達摩入定後,連飛鳥都不知道這個石洞中有人。每次開定後,他也隻活動一下四肢,飲水吃飯,待倦怠恢複後仍繼續坐禪。外界的一切,似乎都與他毫無關係。
就這樣,入定、開定、入定……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從527年到536年,達摩一個人在石洞中麵壁參禪9年,成為中國禪宗的第一代宗師,而這段故事也成為佛教史上的美談。
這個天然石洞後來被稱為“達摩麵壁洞”,達摩坐禪對麵的那塊石頭,也因留下了一個達摩麵壁姿態的影像而被稱為“達摩麵壁影石”。麵壁入定9年,需要一顆不為外界所擾的專注之心。
心靈寄語
人一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極其有限的,如果我們想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須將自己僅有的時間和精力集中投入到這件事情中,隻有一心一意、心無旁騖,才能把事情做到完美。
)第七節 你也可以成為“發光體”
禪心如燈
我們奮鬥、努力求上進的目的,就是展現出自己的色彩,隻要精彩,哪怕是短暫的一刹那,也是值得的。
——湛弘法師
人生來平等,但所處的環境未必相同。不管自己處於怎樣的起點,我們都應該一如既往地對生活報以熱情的微笑。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即使起點不同、出身不同、家境不同、遭遇不同,也可以抵達相同的頂峰。
不過,抵達頂峰的過程可能會有所差異,有的人走得輕鬆,有的人一路坎坷,但豔陽高照也好,風雨兼程也罷,隻要懷揣著抵達終點的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獲得自己的精彩,都可以成為“發光體”。
佛陀在世時,出家人修行的團體叫作“六和僧團”,為了讓這個團體更有秩序,大家都按照各自的職務做事。
駝標比丘是僧團的一員,他的職務是負責接待來自遠方的客僧。駝標比丘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他心思縝密,善良和藹,客僧們住的房間都被他打掃得一塵不染,生活用具也一應俱全。
每天晚上,駝標比丘都會提著燈籠站在精舍的門口等待客僧們的到來,並且親自帶他們到住宿的地方,打點好一切才離開。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駝標比丘提著燈籠從少年慢慢變老,他的身影在燈火的照映下度過了三十年的時光。
不過,這個時候的駝標比丘卻再也不需要提燈籠為客僧照路了,因為多年來的孜孜不倦和真誠熱情,使得他的手指就能發光。他隻需要舉著手指就能為別人照路,駝標比丘十分高興,因為他再也不需要擔心燈火會因為風雨而被熄滅。
三十年的漫長歲月裏,駝標比丘懷著一顆至誠的心堅持為別人方便而服務,他用微笑感染了別人,驅走了黑暗。在不斷前進的人生中,凡是看得見未來的人,都能掌握現在,因為明天的方向他們已經規劃好了,知道自己將走向何方。留住心中希望的種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會有無可限量的未來,任何艱難都不會成為我們的阻礙。
我們的才能不取決於別人對我們的態度,也不會因為遭受挫敗而貶值,無論別人怎麼侮辱、詆毀、踐踏,我們的才能依然存在。因此,要正視自己的能力,不要因為別人的評價和態度而改變對自己的看法,無論別人怎麼說,我們的才能都不會因此而改變。
心靈寄語
人應該從自身出發,找到自己的優勢。我們要時刻堅信一點:最優秀的人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才能一步步突破自我的枷鎖,進而掌控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