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何為真愛
愛不是索取,不是一味苛求對方。真正的感情不應該是占有,而是平淡流年裏的曆久彌堅,是一湯一飯的相依相守。愛要勇敢,也要理智;要小心嗬護,也要適時放手;要有契合,也要有容納;要自己抓住幸福,也要給對方帶來幸福。
禪心如燈
既然你已經決定要過婚姻生活,那麼就應該讓婚姻變成你生命中一件特別的事,讓婚姻生活更有效益。有效益指的是培養善心、培養安忍,忍受在承事他時遭遇到的困難。
——海濤法師
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就是拿破侖·龐納派德的侄兒,他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伊琴尼·迪芭女伯爵墜入愛河。接著,他們就結婚了。那些大臣們紛紛勸告拿破侖三世說:“迪芭隻是西班牙一個並不重要的伯爵的女兒。”可是拿破侖三世卻反駁說:“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是的,她的優雅、她的青春、她的誘惑、她的美麗,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住了破侖三世。破侖三世向全國宣布說:“我已挑選了一位我所敬愛的女人做我的妻子,我不想娶一個我素不相識的別的女人。”
拿破侖三世和他的新太太具有健康、權力、聲望、美貌、愛情,具備一樁美滿婚姻所具備的全部條件,那簡直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婚姻。
可是,沒過多久,婚姻伊始的那種炫目光彩就暗淡下來,後來隻剩下了灰色。拿破侖三世可以用他的愛和皇權使迪芭小姐成為法蘭西的皇後。可是他愛情的力量、國王的權威,卻無法阻止這個女人的疑心、嫉妒和喋喋不休。
迪芭在嫉妒心的驅使下,無視他的命令,甚至不許拿破侖三世有任何私人秘密。她經常會在他處理國事時貿然闖入他的辦公室,在他討論最重要的事務時,她在一旁不停地幹擾。她甚至不允許拿破侖三世單獨一個人出去,總怕他會跟其他的女人相好。
她常常喋喋不休,並會突然闖進拿破侖三世的書房,對他惡言謾罵。拿破侖三世身為一國的元首,擁有許多富麗的宮殿,但他卻找不到一間小屋子,能使他寧靜地安居下來。
伊琴尼·迪芭小姐的那些吵鬧,又得到什麼呢?我現在從萊哈特的名著《拿破侖與伊琴尼·迪芭——一個帝國的悲喜劇》一書上,摘錄下答案來:
於是,拿破侖三世時常在晚間,從宮殿的一扇小門悄悄地出去,用軟帽遮住眼,在一個親信侍從的帶領下,去與一個正在等待著他的美麗女人偷情。他們或者在巴黎城內看夜景,或去觀賞平時拿破侖三世所不易見到的那些夜生活。
拿破侖三世的那些情形,就是伊琴尼·迪芭小姐親手製造的。事實上,她高居法國皇後寶座,她的美麗傾國傾城,但她卻不能留住愛情。迪芭小姐曾放聲哭訴說:“我最怕的事,終於降臨到我身上。”
嘮叨就像獄中的魔鬼一樣,破壞著愛情,而且它總是能夠得逞,像眼鏡蛇咬人一樣,一擊致命。
《波士頓郵報》上,曾登載過這樣一句話:“許多做妻子的,連續不斷,一次又一次地在泥土地裏挖掘,結果完成了一座婚姻的墳墓。”有人說男人離開家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妻子又吵又鬧,喋喋不休。
所以,要想讓你的婚姻美滿幸福,這個規則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喋喋不休。
心靈寄語
通常情況下,無論你喋喋不休的對象是誰,都會給對方造成不快。而婚姻中,男人離開家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妻子又吵又鬧,喋喋不休。而許多做妻子的,並不明白這點,她們連續不斷,一次又一次地在泥地裏挖掘,結果完成了一座婚姻的墳墓。
)第二節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禪心如燈
“要培養一份清淨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得到回報,就不會有煩惱。”
——聖嚴法師
西方有位聖人說過,“猶豫和怯懦是愛情的大敵,當愛來臨,請勇敢地射出愛神之箭”。如果心中有了愛的萌動,那麼就要勇於表達你的愛。否則,白白浪費了機遇。默默地等待固然美好,但切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一位悲傷的少女求見燃燈禪師。
“禪師,我現在為愛情所困擾,痛不欲生,請您幫助我。”
“哦,可憐的孩子,具體是因為什麼呢?”燃燈禪師慈祥地問。
少女停頓了一下,憂傷的聲調令人心碎:“我愛他,可是,我馬上就要失去他了。”少女幾欲流淚。
“請慢慢從頭說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燃燈禪師安慰道。
“我真的非常喜歡他,他用他那火一般的熱情融化了我的心,他日複一日地用鮮花表達著對我的愛。每天早上,他都會送我一束迷人的鮮花;每天晚上,他都要為我唱一首動聽的情歌。”
“這不是很好麼?”燃燈禪師說。
“可是,最近一個月來,他有時幾天才送一束花,而且晚上也很少為我唱情歌了。”
“唔?問題出在哪兒呢?你對他的愛有回應麼?”
“我從心裏深深地愛著他,但是,我從來沒有表露過我對他的愛,我用外表的冰冷掩飾了內心的熱情。現在他對我的熱情也在慢慢逝去,我真怕,真怕有一天我會失去他。禪師,請指教我,我該怎麼辦?”
燃燈禪師聽完少女的訴說,從屋裏取出一盞油燈,沾了一點兒油,點燃了它。
“這是什麼?”少女問。
“油燈。”
“要它做什麼?”
“讓我們看著它燃燒吧。”燃燈禪師緩緩地答道。
燈芯“嘶嘶”地燃燒著,冒出的火苗歡快而明亮,它的光幾乎映亮了整個屋子,少女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
然而燈油越來越少,燈芯的火焰也越來越小,光線變弱了。
“呀!該添油了!”少女道。可是禪師示意少女不要動,任憑燈芯把燈油燃盡,最後,連燈芯也燒焦了,火焰終於熄滅了,隻留下一縷青煙在屋中飄繞。
少女看著禪師,望望油燈,迷惑不解。
“愛情也像這油燈,當燈芯燒焦之後,火焰自然就會熄滅了。你應該知道現在你該怎麼去做了。”燃燈禪師說。
少女恍然大悟:“我要去向他表白,我愛他,不能失去他。我要為我的愛情之燈加油去了。”
少女謝過禪師,匆匆走了。
愛情是兩顆心的相互碰撞,是水與乳的交融,單靠一個人的努力,另外一方無所回應,愛情的火苗不可能熊熊燃燒,愛情的花朵也不可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因此,我們在尋找愛情時,一定要找一個既愛自己又被自己深深愛著的人,找一個與自己的道德觀念、人生理想、信仰追求相似的人。盡管這樣的愛情不易求得,但我們也應對真愛抱有堅定而執著的信念,做到“寧缺毋濫”。因為不適合自己的“愛情”不僅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反而會浪費自己的青春和感情,給自己的心靈造成傷害,使我們喪失對真愛的感悟力,使傷痕累累的我們沒有信心再去嚐試真正的愛情,從而錯過人生中的最愛,這豈不是最大的悲劇嗎?
愛的付出是相互的,愛情不是靠一個人維持的。時常向對方表達我們對他或她的愛慕與關心,常常為你愛情的燈注入新的燈油,它才會閃出歡快而明亮的火焰。
心靈寄語
愛情是一種緣分,需要兩人共同珍惜、嗬護。隻有索取的愛情是不能長久的,想要維護愛情的甜蜜,請珍惜對方的付出,也請為對方付出你的真心。
)第三節 不要強行改變對方
禪心如燈
夫妻之間的相處,要有溫和與耐心,才能營造和樂的家庭。要用寬容的態度來代替執拗不化,用忠誠的心來代替猜疑不信,用諒解來處理錯誤傷害,以不求回報的付出關心對方,必能水乳交融、親密無間。
——星雲大師
在婚姻生活中,你既不是我的,我也不是你的,在不影響夫妻生活的前提下,每個人都有保留自己個性的權利。
婚姻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依靠情感的鏈條結合在一起的,但婚姻要允許雙方有自己的個性。尊重和欣賞對方的個性,不要強行改變對方,這才是一個成熟的婚姻應有的態度。
托爾斯泰是偉大的文學巨匠之一,他的兩部名著《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人類文學史上不朽的作品。托爾斯泰在世時備受人們的愛戴。
除了良好的聲譽外,托爾斯泰和他的夫人有財產,有地位,有孩子,普天下幾乎沒有多少人擁有像他們那樣美滿的婚姻了。他們的結合似乎是太美滿了,開始時,他們也確實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並希望上帝能夠繼續賜給他們這樣的快樂。
後來,發生了一件驚人的事,托爾斯泰漸漸地改變了。他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竟對自己過去的作品感到羞愧。就從那時候開始,他把剩餘的生命貢獻在宣傳和平、消滅戰爭和解除貧困上。
托爾斯泰曾經坦承自己年輕時也幹過許多壞事,但他現在要真誠地遵從耶穌基督的教導。他把所有的田地都給了別人,自己過著貧苦的生活。他去田間耕種,去林中伐木,自己做鞋,自己掃屋子,用木碗盛飯,而且嚐試盡量去愛他的“仇敵”。
托爾斯泰的晚年是悲涼的,而這正是他的妻子導致的。他的妻子生活奢侈、愛慕虛榮,可是他卻輕視、鄙棄這些;他的妻子渴望顯赫、名譽和社會上的讚美,可是他對這些都不屑一顧;他的妻子希望擁有金錢和財產,而他卻認為財富是一種罪惡……這樣經過了好多年,她不斷地吵鬧、謾罵、哭叫,因為托爾斯泰堅持放棄他所有作品的出版權,不收任何的稿費、版稅。可是,她卻希望他的作品能給她帶來財富。當他反對時,她就像瘋了似的哭鬧,倒在地板上打滾,她手裏拿著一瓶鴉片煙膏,要吞服自殺,同時還恫嚇托爾斯泰,說要跳井。
在某一天的晚上,這個青春已逝、容顏已老的妻子,還在渴望著愛情的溫暖,她跪在丈夫膝前,央求他朗誦五十年前他為她所寫的最美麗的愛情詩篇。當他讀到那些美麗、甜蜜的詩句,並發現美好的生活已成為遙遠的回憶時,他們倆都激動地痛哭起來。但是昔日已經無法重現了。
最後,當托爾斯泰八十二歲的時候,他再也忍受不了妻子的折磨,就在1910年10月的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他擺脫了妻子,逃出了家門。十一天後,托爾斯泰因患肺炎,倒在一個車站裏,他臨死前的請求是:不允許他的妻子來看他。
這就是托爾斯泰夫人欲改變托爾斯泰所造成的悲劇。“我想我真是精神失常了!”托爾斯泰夫人說出這句話時,已經晚了。
深愛對方但不要試圖改變對方的個性,個性是一個人的靈性所在,抹殺了一個人的個性就等於抹殺了其靈性。須知,尊重對方的個性也是一種愛,而這種愛才是真心的愛。
心靈寄語
深愛對方但不要試圖改變對方的個性,個性是一個人的靈性所在,抹殺了一個人的個性就等於抹殺了其靈性。須知,尊重對方的個性也是一種愛。
)第四節 愛情是一種宿命
禪心如燈
隻有把愛情的聚散當成因緣變化來看,明白“緣散則散,緣聚則聚”的道理,愛、恨便能在這一念之間轉變、釋懷。
——聖嚴法師
石頭問佛:“為什麼我以前愛著一個女孩時,她在我眼中是最美麗的,而現在我卻常常會發現好多長得比她漂亮的女孩呢?”
佛問:“你敢肯定你是真的那麼愛她,在這世界上你是愛她最深的人嗎?”
石頭毫不猶豫地說:“那當然!”
佛說:“恭喜,你對她的愛是成熟、理智、真誠而深切的。”
石頭有些驚訝:“哦?”
佛又繼續說:“她不是這世間最美的,甚至在你那麼愛她的時候你都清楚地知道這個事實。但你還是那麼愛著她,因為你愛的不隻是她的青春靚麗。要知道韶華易逝,紅顏易老,但你對她的愛已經超越了這些表麵的東西,也就超越了歲月,你愛的是她整個的人,主要是她獨一無二的心。”
石頭忍不住說:“是的,我的確很愛她的清純善良,喜歡她的孩子氣。”
佛笑了笑:“時間的任何考驗對你的愛來說算不得什麼。”
石頭問:“為什麼後來在一起的時候,兩人反倒沒有了以前的那些激情,更多的是一種互相依賴呢?”
佛說:“那是因為你的心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將愛情轉變為親情……”
石頭摸了摸腦袋:“親情?”
佛繼續說:“當愛情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是會在不知不覺中轉變為親情的。你會逐漸將她當成你生命中的一部分,這樣你就會多了一些寬容和諒解,也隻有親情才是你誕生伊始上天就安排好的。所以你後來做的,隻能是去適應你的親人。無論你的出身多麼高貴,你都要不講任何條件地接受他們,並且對他們負責。”
石頭想了想,點頭說道:“親情的確是這樣的。”
佛笑了笑:“愛是因為互相欣賞才開始的,因為心動而相戀,因為互相依賴而結婚。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愛情需要寬容、諒解、習慣和適應。”
石頭沉默了:“原來愛情是一種宿命。”
是的,愛情是一種宿命。美好的人和美好的愛,總是不可思議地來臨,常常在意料之外出現。因此,未知的愛情總是令人“戰栗”。可是,誰與誰相遇,冥冥中早已注定。
這世間的偶然,全是戴了麵具的必然。我們注定要宿命地相遇,宿命地相愛,明明有很多人比身邊的人更優秀,可是你卻沒有興趣再多看一眼,這就是所謂的宿命,宿命就是刹那間建立起的深厚感情,不需要理由。而沒有宿命的人,就是認識再久也不能走進彼此的內心,永遠隔著淡淡的、無形的距離。
愛情是短暫人生中最絢麗、最珍貴、最神秘的一種情感。愛情是皇冠上的珍珠,格外神聖和珍貴。愛其實很簡單,愛是一個人內心的感受,沒有是非對錯的標準。愛情是一種宿命,在茫茫人海中單單遇上了這樣一個人,與其相知相識並相戀。
好好珍惜你的“宿命”吧,這是上天賜予你的緣分,善待你的愛人,讓你的“宿命”充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