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大師談人間親情——孝敬父母就是善待自己(1 / 3)

)第一節 不要在父母的課堂上遲到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之愛無處不在,溢於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子女一天天長大,父母卻一天天衰老,作為子女,要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讓父母充分享受到天倫之樂。

禪心如燈

不能事親,焉能成佛。

——廣欽和尚

“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好品德的養成都是從孝開始的。孝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各種品德養成的前提。

從前,有個年輕人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相當貧困。

後來,年輕人由於苦惱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親見兒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農活,苦勸過幾次,但年輕人對母親的話不理不睬,甚至把母親當成他成仙路上的障礙,有時還對母親惡語相向。

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聽說遠方的山上有位得道高僧,心裏非常向往,便想去討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親阻攔,便瞞著母親偷偷從家裏出走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曆盡艱辛,終於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熱情地接待了他。聽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當他向高僧請教成佛之法時,高僧開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給你指條路。吃過飯後,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腳為你開門的人,這人就是你所謂的“佛”。你隻要悉心侍奉,拜他為師,成佛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年輕人聽了非常高興,謝過高僧,吃過飯就欣然下山了。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戶農家,男主人為他開門時,他仔細看了看,男主人沒有赤腳。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沒有人赤腳為他開門,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來,投宿無數,卻一直沒有遇到高僧所說的為他赤腳開門人。他開始對高僧的話產生懷疑。快到自己家時,他徹底失望了。

日落時,他沒有再投宿,而是連夜趕回家,到家門時已是午夜時分。疲憊不堪的他費力地叩動了門環。屋內傳來母親蒼老的聲音:“誰呀?”

“是我,母親。”他沮喪地答道。

門很快被打開了,一臉憔悴的母親大聲叫著他的名字,把他拉進屋裏。在燈光下,母親流著淚端詳著他。

這時,他驀地發現母親竟赤著腳站在冰涼的地上!刹那間,他想起高僧的話,他突然什麼都明白了。

年輕人淚流滿麵,“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麵前。

親情永遠都是真誠、可貴、質樸、毫無條件且不計回報的。親情是根,無論歲月如何流逝,無論有多遙遠的距離,都斷不了親人之間的關懷和牽掛,也不會削減彼此的關愛。

家人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最親密的人。但是,可能由於太過熟悉或者害羞的緣故,很少有人能夠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不要在父母的課堂上遲到,其實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並不多,隻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一個熱情的擁抱,陪他們吃一頓豐盛的晚餐,或在周末的時候,坐在父母的身邊,陪他們說說話,講一講工作,講一講自己的感情。

試想一下,一個人對父母無情,對何人、何物還會有情?“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為人之子,凡嫌棄父母的人,必將受到人們的譴責;凡是孝敬父母的人,必將受到人們的稱讚。

心靈寄語

父母總在無私地奉獻著,我們的憂傷便是他們的憂傷,我們的快樂便是他們的快樂。我們在為自己的事業、家庭忙碌時,總是無暇顧及遠方或身邊的父母。我們總說自己很愛父母,卻總是忘記行動。

)第二節 母親的賬單上,回報是“0”

禪心如燈

孝親之道,除了盡本分如“羔羊跪乳”之外,更應該積極學習“烏鳥反哺”,常懷親恩,亟思還報,才不失為人子之道。積極去孝養父母,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星雲大師

湯姆的爸爸是一家餐廳的老板,他從小就向爸爸學習經營餐廳的技巧。漸漸覺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位生意人。

在一個星期天的晚上,他忽然突發奇想,也給媽媽開了一張賬單:

湯姆幫媽媽到超級市場買食品,媽媽應付5美元;

湯姆自己起床疊被,媽媽應付2美元;

湯姆擦地板,媽媽應付3美元;

湯姆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媽媽應付10美元。

合計:20美元。

湯姆寫完後,把紙條壓在餐桌上,便上床睡覺去了。忙得滿頭大汗的媽媽看到這張紙條後,笑了笑,隨手在上麵添了幾行字,放到湯姆的枕邊。

醒來的湯姆,看到媽媽補充了的賬單:

媽媽教湯姆走路、說話,湯姆應付0美元;

媽媽每天為湯姆做好吃的食物,湯姆應付0美元;

媽媽每個周末陪湯姆去兒童樂園,湯姆應付0美元;

媽媽每天為湯姆祈禱,希望他成為天使般可愛的小男孩,湯姆應付0美元。

合計:0美元。

記住,母親的賬單上,我們隻需要“0”美元。

生孩子不易,養孩子更不易。孝敬父母,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但時下,許多年輕人與父母分開生活,另立門戶,又都忙於自己的工作,顧及自己的家庭,雖然有孝心,但很少有時間照料老人。其實,精神贍養更為重要,多回家陪陪老人,吃一頓飯,說一會話,打一個電話……就能讓他們開心好長時間。

心靈寄語

廣欽和尚在講經布道時說:“不能事親,焉能成佛。”人要正己,要從回饋父母開始,孝為百德的先行,不知愛父母,終究難以成事。

)第三節 父愛多無言,需要細思量

禪心如燈

父母恩重如山丘。

——蓮池大師

父親的愛與母親的愛同樣溫暖,然而卻時常被我們忽略。

在喬治的記憶中,父親一直就是瘸著一條腿走路,他的一切都平淡無奇。所以,他總是想,母親怎麼會和這樣的一個人結婚呢?

一次,市裏舉行中學生籃球賽,他是隊裏的主力。他找到母親,說出了他的心願,他希望母親能陪他同往。母親笑了,說:“那當然,你就是不說,我和你父親也會去的。”

他聽罷搖了搖頭,說:“我不是說父親,我隻希望你去。”

母親很是驚奇,問:“這是為什麼?”

他勉強地笑了笑,說:“我總認為,一個殘疾人站在場邊,會使得整個氣氛變味兒。”

母親歎了一口氣,說:“你嫌棄你的父親了?”

父親這時正好走過來,說:“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麼事,你們商量著去做就行了。”

比賽很快就結束了,喬治所在的隊得了冠軍。

在回家的路上,母親很高興,說:“要是你父親知道了這個消息,他一定會放聲高歌的。”

喬治沉下了臉,說:“媽媽,我們現在不提他好不好?”

母親接受不了他的語氣,大聲說:“你必須告訴我這是為什麼!”

喬治滿不在乎地笑了笑,說:“不為什麼,就是不想在這時提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