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臉色凝重起來,說:“孩子,這話我本來不想說,可是,我再隱瞞下去,很可能就會傷害到你的父親。你知道你父親的腿是怎麼瘸的嗎?”
喬治搖了搖頭,說:“我不知道。”
母親說:“那一年你才四歲,父親帶你去花園裏玩,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輛汽車急馳而來,你父親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車輪下。”
喬治頓時呆住了,說:“這怎麼可能呢?”母親說:“這怎麼不可能?隻是這些年你父親不讓我告訴你罷了。”
二人慢慢地走著,母親說:“有件事可能你還不知道,你父親就是布萊特,你最喜歡的作家。”
喬治驚訝地蹦了起來,說:“你說什麼?我不信!”
母親說:“你父親也不讓我告訴你,你不信可以去問你的老師。”
喬治急忙向學校跑去。老師麵對他的疑問,笑了笑,說:“這都是真的。你父親不讓我們透露這些,是怕影響你的成長。但現在你既然知道了,我就不妨告訴你,你父親是一個偉大的人。”
兩天以後,父親回來,喬治問父親:“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萊特嗎?”
父親愣了一下,然後就笑了,說:“我就是寫小說的布萊特。”
喬治拿出一本書來,說:“那你先給我簽個名吧!”父親看了他片刻,然後拿起筆來,在扉頁上寫道:贈喬治,愛其實比什麼都重要——布萊特。
多年以後,喬治成了一名出色的記者。這時,有人讓他介紹自己的成功之路,他就會重複父親的那句話——愛其實比什麼都重要。
是的,的確如此,愛比什麼都重要,沒有愛的人等於行屍走肉。故事中默默無語的父愛,令我們動容。父親總是扮演堅強寬厚的角色,在堅強的背後,有一雙對我們殷切期待的眼睛。我們都應該努力,不讓那雙眼睛失望。
心靈寄語
都說父親表達愛的方式是含蓄而深沉的,父愛雖無言,卻廣博、深厚,他沒有太多的體貼入微與噓寒問暖,卻用深沉的方式來體現“我愛你”的分量。父愛雖默默無言,卻無時無刻不讓我們感覺到它的分量。
)第四節 勸君盡力生時養,莫待凋零空悲戚
禪心如燈
人子於父母,服勞奉養,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顯之,大孝也;以念佛法門,俾得生淨土,大孝之大孝也。
——蓮池大師
真正的珍惜不是等到失去了再懷念,而是在自己尚且擁有時,好好珍惜。中國自古講究孝道,而這孝又分為“生孝”和“死孝”,許多人重“死孝”而不重“生孝”。他們平時忽略對父母的關愛,一旦老人們去世,又自覺對不起父母,這時反倒舍得花大把銀子辦盛大的喪事,而且買墓地修祖墳,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讓父母泉下有知。可是,如果“生孝”沒有盡到,“死孝”又有什麼意義呢?
佛學大師常常勸誡世人,“勸君盡力生時養,死後悲號總是空”。
有個富翁捧著母親的靈位找到方丈,請求方丈為他死去的母親做一場法事,並要求寺院裏所有修行的和尚都來禱告,他還口口聲聲地說:“無論花多少錢都願意”。
方丈看著他,說:“請你告訴我令堂大人生前做了什麼善事,我好為她寫悼文。”
富翁說:“我父親死的早,母親含辛茹苦將我拉扯大,省吃儉用供我讀書,現在日子好過了,想把母親接過來,還沒來得及,母親就去了。”
方丈說:“你今年多大了,工作多少年了?”
富翁說:“我今年53,工作30年了。”
方丈說:“為什麼現在才想起來把令堂大人接過去呢?”
富翁愣了一下,說:“我想等家裏再富一些,母親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方丈說:“對令堂大人來說,什麼才是好日子?好吃好穿還是跟你一起生活?”
富翁低頭不語。
方丈手撚佛珠:“活著的時候不好好報答,死後何必折騰,施主還是請回吧!”
每位老年人都希望在有生之年得到兒女孝敬,在親情中頤養天年,這是老人們最大的期盼和幸福。但時下,許多年輕人與父母分開生活,另立門戶,又都忙於自己的工作,顧及自己的家庭,雖然有孝心,卻很少有時間照料老人。他們總想等條件再好點、錢掙得再多點、孩子再大點再盡孝。但時不待人,等所謂的“條件好”時,老人或許已時日不多,沒有機會了。
其實,孝順父母也不隻是看物質,“精神贍養”更為重要,多回家陪陪老人,一起吃一頓飯、一塊說一會話、一個微笑、一句問候,就能讓他們開心半天,就會讓他們覺得無比溫暖和欣慰。
心靈寄語
不要總借口自己很忙,不要總覺得父母還健康,不要總以為我們有的是時間去表達孝心。感念父母的恩情,就要及時行孝,“死孝”再隆重,也安慰不了已經逝去的人,不要讓行孝不及時成為終生的遺憾。
)第五節 經常與子女坦誠溝通
禪心如燈
與人溝通,不但要心胸寬大,還要學會跟大家分享。在溝通的時候,若能把心量放大,把觀念轉變,以整體及眾人的利益為優先,這樣反而是慈悲。
——聖嚴法師
有一位父親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聽著,孩子,我有一些話要說。雖然你睡得正熟,一隻小手掌壓在臉頰下,你的額頭微濕,蜷曲的金發貼在上麵。我偷偷溜進你的房間,因為剛才在書房看報的時候,內心不斷地受到苛責,終於帶著愧疚的心情來到你的床前。
我想了許多事,孩子,我常常對你發脾氣。早上你穿好衣服準備上學,胡亂用毛巾在臉上碰一下,我責備你;你沒有把鞋子擦幹淨,我責備你;看到你把東西亂扔,我更生氣地對你吼叫。
吃早餐的時候也一樣。我常罵你打翻東西、吃飯不細嚼慢咽、把兩肘放在桌上、奶油塗得太厚,等等。等到你離開餐桌去玩,我也準備出門,你轉過身,揮著小手喊“再見,爸爸”時,我仍皺著眉頭回答:“肩膀挺正”。
記得嗎?就是剛才,我在書房裏看報,你怯生生地走過來,眼裏帶著不安的神色,站在門口踟躕不前。我從報端上望過去,不耐煩地叫道:“你要幹什麼?”
你不說一句話,隻是快步跑過來,雙手摟住我的脖子親吻。你小手臂的力量顯示出一份情愛,那是上帝種在你心田裏的,任何漠視都不能令它枯萎。你吻過我就走了,“吧嗒吧嗒”地跑上樓。
孩子,就是那時候,報紙從我手中滑落,我突然覺得害怕,我怎麼養成了一個壞習慣啊!挑錯、嗬斥的習慣——這就是我對待孩子的方法?孩子,不是我不愛你,隻是我對你期望過高,不自覺地用自己年齡的標準去衡量你了。
其實,你的本性裏有許多真、善、美。你小小的心靈就像剛從山頭升起的陽光一樣無限光明,這一點可以從你天真自然,不顧一切跑過來親吻我的動作中看出來。孩子,今晚其餘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在黑暗中跪到你床邊,深覺愧疚!
這是一種無力的贖罪,我知道你未必懂得我所說的這一切。但是,從明天起,我會認真地做一個真正的父親,要和你結為好朋友,你痛苦的時候同你一起痛苦,歡樂的時候同你一起歡樂。我會每天告訴自己:你隻不過是個男孩——一個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