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大師談人間親情——孝敬父母就是善待自己(3 / 3)

父母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孩子降生後,父母便將人生的重心完全轉移到孩子身上,仿佛已失去了自我。也正因為如此,父母將所有的期冀放在孩子身上,有時竟忘了他們還隻是孩子,他們也需要情感上的安慰。

心靈寄語

千萬不要忽視表達,用語言、用動作、用眼光、用文字、用一切你能想到的方式表達你對子女的愛吧。

)第六節 有一種犧牲叫作母愛

禪心如燈

孝順父母是子女應盡的天職,侍奉公婆是兒媳應有的孝道。

——聖嚴法師

《聖經》中說:“上帝無法降臨在每一個人身邊,所以就造了母親。”

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上帝在創造人間“母親”的時候花了許多的時間,到了“母親”出世的那天,仆人問道:“您為什麼在造她的時候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啊?”

上帝說:“人間的母親,她具有站立起來就不會彎曲的膝部關節,她靠殘羹剩飯就能生活,她擁有能夠迅速醫治創傷和疾病的親吻,從挫折到失戀,都能治愈。她有6雙手、3雙眼睛,她的眼睛可以透過緊閉的房門洞察一切,當孩子們有了過失或麻煩,她眼睛都能夠看著他們而不必開口就能表達這樣的意思:我理解你們,並愛你們。”

母親,就是上帝派到人間的天使。她甘願為子女犧牲一切。

有這樣一則故事:

他們就住在一套用木板隔成的兩層商鋪裏。母親半夜起床上廁所,突然聞到一股濃濃的煙味,便意識到家中出事了。等丈夫從夢中驚醒,樓下已是一片火海,兩個女兒、三個兒子以及兩位雇工都被困在大火中。孩子們被叫醒後,個個如受驚的兔子,逐一聚攏到母親身邊。幸好閣樓上的天花板隻有一層,砸開它,就可以攀上後牆逃生。

絕望之餘,父親帶著兩個雇工砸開天花板,並第一個搶先翻過牆頭。父親出去後,再也沒有回來,他隻顧呼喚鄰居救火。高牆裏麵,大火離母親和5個孩子越來越近了。5個孩子中,最高的也僅有1.54米,而圍牆竟有兩米多高。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單獨攀上去。

幸運的是,牆頭上有一個雇工留了下來,他一手緊抓房頂橫梁,另一隻手伸向母親和5個孩子。

“別怕,踩著媽媽的手,爬上去!”母親蹲在地上,抓牢大兒子的腳,大兒子用力一蹬,抓住雇工的手攀上了牆頭,翻身脫離了險境。用同樣的辦法,母親把二兒子和小兒子一一舉過了牆。

此刻,火舌已到腳掌,母親奮力抓起二女兒。此時,她的力氣已用盡,渾身不停地顫抖。大女兒急中生智,協助媽媽把妹妹舉過了牆。

火海中,僅剩母親和大女兒。大火已卷上她們的身體,燒著了她們的衣服。大女兒哭著讓媽媽離開,但母親堅決地將女兒拉了過來,拚盡最後一口氣,將大女兒托過了牆頭。

當工人再次把手伸向母親的時候,她竟然連站立的力氣也耗盡了,轉眼間,便被大火吞沒了。牆外,5個孩子聲淚俱下地捶打著牆,大喊著“媽媽”。而牆內的母親再也聽不見了,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消防員趕到,20分鍾便將大火撲滅了。人們進去尋找這位母親,看到了極為悲壯的一幕:母親跪在閣樓內的牆下,雙手向上高高托舉。

有人說,母親的名字叫“犧牲”。其實,無論生命的形式如何,母親的愛永不褪色。

感恩母愛,我們便能收獲母親臂彎的安全;感恩母愛,我們便能享受母愛帶給我們的每一次感動。

心靈寄語

世上有一種愛,最無私,向你傾盡所有;最偉大,你的一生都要從這裏開始;最高尚,對你的付出從來不需要回報;最純潔,都是那麼的自然,真誠,不會摻入半點瑕疵。這就是母愛。

)第七節 微笑麵對有“不是”的父母

禪心如燈

“公婆的微笑,是子孫的太陽;兒女的音聲,是父母的音樂。”

——星雲大師

晚飯剛吃完,母親便嗬斥剛上五年級的女兒去寫作業。這時,女兒忽然大聲嚷嚷道:“媽媽,問您一個問題,您的心願是什麼?”

母親先是一愣,接著不耐煩地回答:“心願很多,跟你說沒用。”

女兒執拗地要求:“您就說說看,這對我很重要。”

母親看見女兒堅持的樣子,就回答說:“好吧,就說給你聽聽。第一,希望你努力學習,保持好成績;第二,希望你聽話,不讓大人操心;第三,希望你將來考上名牌大學;第四……”

女兒打斷母親的回答:“哎,媽媽,您不要總是說對我的期望,說說您自己的心願吧?”母親有滋有味地曆數著,沉浸在對美好未來的種種設想之中:

“我嘛,一是希望身體健康,青春長駐;二是希望工作順心,事業有成;三是希望家庭和睦,美滿幸福;四是……”

女兒再次打斷母親的回答:“媽媽,您說的這些又大又空,說點兒實際的吧,比如您想要……”

母親好像猛然發現了什麼似的,有些惱火地打斷女兒的話:“我就知道你跟我玩心眼兒,一定是老師留了關於心願的作文題目,你寫不出來就想到我這裏挖材料對不對?實話告訴你吧,我的心願多著呢!

我想要別墅,我想要小轎車,我想要高檔時裝,看,我的手袋壞了,還想要一隻真皮手袋,你看這些實際不實際?這些你都能滿足我嗎?跟你說頂什麼用?好了,心願說完了,你去寫作業吧。”

女兒回到自己的房間,母親覺得意猶未盡,又站起身來推開女兒的房門。女兒正在寫作業,串串淚珠滾落,不停地用手背擦著。母親的無名火又上來了,比剛才的聲音還要高出幾個分貝,吼道:“你還覺得挺委屈是不是?你想偷懶是不是?你故意氣我是不是?”

女兒解釋:“媽媽,我不是……”

“還敢頂嘴!告訴你,9點鍾之前寫不完這篇作文有你好瞧的!”母親很權威地命令道,“嘭”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第二天晚上吃完飯,女兒照例進屋寫作業,母親照例重複著每日必做的家務。

驀然間,她發現茶幾上多出一束鮮花,鮮花旁放了一個包裝袋,包裝袋上放了一張小紙條,紙條上麵寫著:

“媽媽: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時攢的零花錢和這兩年的壓歲錢給您買了一隻真皮手袋。讓您高興,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想給您一份驚喜卻不小心惹您生氣的孩子”母親的手顫抖了,呆呆地坐在沙發上說不出一句話來。

人們常常會說:“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其實這話是不對的,聖賢都會犯錯,何況身為普通人的父母呢?

心理學家們認為,父母的過分關注或責罵,會給孩子留下傷痕。這些痕跡不僅僅指的是父母的虐待或暴力,可能是無意中開的玩笑,對你的某種無意識行為和言語,或者對兄弟姐妹有所偏袒等等,但無論如何他們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應該正視父母的這些缺點。

心靈寄語

孔子曾經講過為人子女者如何對待父母的缺點問題。首先是委婉地勸說,勸說的態度要溫和。發現父母的缺點錯誤而不進行規勸,則不能稱為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