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大師談生命抉擇——生固欣然,死亦無憾(1 / 3)

)第一節 一連串的選擇,構成了我們的人生軌跡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選擇亦不盡相同,但對生命的態度都應是無比崇敬的。做該做的事,助該助的人,坦然接受生命的饋贈,不斷豐盈之,愛惜之,好好經營自己的生命,離去時便可以安然無掛。

禪心如燈

人活著總是希望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如何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呢?通常人們會以為擁有豐富的物質財富,是實現人生幸福的最佳保證。於是許多人都在拚命地追求物質財富,然而獲得財富的人並不見得活得幸福快樂。

——濟群法師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名言:“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這句話也可以用於我們的人生。我們的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連續不斷的選擇構成了我們的人生軌跡。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在文學之中有一種“浮士德精神”,講的也是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選擇。“浮士德精神”源自於德國著名作家歌德的《浮士德》。

為了尋求自己人生的意義,浮士德進行了一連串的選擇和探索。他先是選擇追求知識生活,去了解世界奧秘,於是他開始孜孜不倦地研究和鑽研各種學問。但他很快就發現這種行為是毫無意義的,他認為從事脫離生命本源的學術研究連豬狗都不如,他感到自己就像“那蠕蟲,在塵土中亂攢,在塵土中謀生,攝取營養,被行人一腳踏死……”。他渴望打破書的圍牆,走到大自然中去。於是他拋棄了書本,選擇了現實的生活。

這個時候,魔鬼梅菲斯特出現了,於是他和梅菲斯特有了一個約定,在約定中,浮士德所提出的願望,魔鬼必須幫他實現,隻有當魔鬼幫他實現了他心中所有的願望,再也提不出更美更高的願望時說“停一停吧,你真美”時,浮士德便得死去,死後他的靈魂要永遠在地獄裏做魔鬼的奴隸。

於是梅菲斯特讓浮士德喝了魔湯,使浮士德重獲青春,恢複了情欲,並按浮士德的願望把他帶到縱情聲色的地方,但浮士德很快厭倦了,他還要愛情。

接下來,在魔鬼梅菲斯特的安排下,他和瑪格麗特相愛了,瑪格麗特把自己純潔的心靈和芬芳的肉體獻給了浮士德,但最後這場愛情也以悲劇而告終。

隨後,浮士德又進行了一係列的選擇,當他終於說出“停一停吧,你真美”時,說完便倒地死去。

可見,連續不斷的選擇構成了我們的人生軌跡,理想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和探索的過程。永不滿足和永遠進取是人類固有的精神,而我們也隻有在追求和選擇的過程中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

心靈寄語

連續不斷的選擇構成了我們的人生軌跡,理想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和探索的過程。

)第二節 命運握在自己的手中

禪心如燈

最高的生命教育是提高我們對生命的敏感度,包括自己,包括別人,包括一切生命。

——海濤法師

一名企業家去拜訪一名著名的培訓師,閑聊中談起命運。

企業家問:“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

培訓師說:“當然有。”

企業家再問:“命運到底是怎麼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奮鬥還有什麼用?”

培訓師沒有直接回答企業家的問題,而是笑著抓起他的左手,說要為他看手相。培訓師先給企業家講了一些生命線、愛情線、事業線等此類的話後,忽然對企業家說:“把手伸好,照我的樣子做這個動作。”於是企業家舉起左手,慢慢地且越來越緊地握起拳頭。

過了一會兒,培訓師問:“握緊了沒有?”

企業家答道:“握緊了。”

培訓師又問:“命運線在哪裏?”

企業家不假思索地回答:“在我的手裏呀!”

培訓師再追問:“那麼,命運在哪裏呀?”

企業家如當頭棒喝,恍然大悟:“命運在自己的手裏。”

培訓師平靜地說道:“不管別人怎麼說,不管算命先生們如何算,記住,命運在自己手裏,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裏!”

是啊,命運就在我們自己手中。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掌握著主動權。

印度哲學家克裏希那穆提認為:“一旦我們下決心去做一件事,往往都會如願以償。生命是很奇怪的,一旦你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許多事情就會發生,一切都會如願。一旦你開始冒險,你的心及你的周遭就會發生變化,生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滿足你的願望。”

命運也是如此,古人雲:“萬物皆備於我。”隻要盡量發揮和擴展自己的本心,下定決心走自己的路,你就會發現一切操之在我,而不會覺得命運與自己處處為敵了。

心靈寄語

人生由無數個十字路口組成,處處都需要我們來作出選擇。謹慎選擇才能確保方向的正確,糊塗選擇就會步入歧途,而放棄選擇就會迷失方向。

)第三節 活得長不一定是活得好

禪心如燈

生命的長度總是有限的,而寬度和高度則可以無限延長。

——靈雲禪師

傳說老子當年曾經騎著青牛路過函穀關,並在函穀府衙寫下了著名的《道德經》。當時,有一位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聽說老子在這裏,就到府衙去找他,希望能跟老子討教人生的哲學。

老翁見到老子後,略略施了一個禮說:“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願向您討教個問題。”

老子一見,也趕緊還禮。

老翁得意地說:“我今年已經106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到現在,一直都是個遊手好閑的人,與我年齡相仿的人都先後作古了,他們開墾了百畝沃田,建了幾排樓舍屋宇,如今卻隻能安身在荒野郊外的孤墳裏。而我不同,雖然一生不種莊稼不耕田,但還是吃著五穀;雖沒有接觸過磚塊瓦片,卻仍然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現在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勞作一生,卻隻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的結局呢?”

老子聽後,微微一笑,吩咐府尹說:“請找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來。”

不大一會兒,府尹就將磚頭和石頭拿了過來。老子將磚頭和石頭放在老翁麵前說:“如果隻能選擇其中一件,仙翁您是要磚頭還是要石頭?”

老翁得意地將磚頭取來放在自己的麵前,說:“我當然選擇磚頭。”

老子捋著胡須笑著問老翁:“為什麼呢?”

老翁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棱沒角,要它有何用?而磚頭的用處多著哩。”

老子又招呼圍觀的眾人問:“大家要石頭還是要磚頭?”眾人都說要磚頭不要石頭。

老子又回過頭來問老翁:“是石頭壽命長呢,還是磚頭壽命長?”

老翁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石頭了。”

老子釋然而笑,說:“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選擇它;磚頭壽命短,人們卻選擇它。這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