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他的人緣不錯,別人都很願意與其打交道。曾有很多次,他接替別人工作,並解決了一些很棘手的票務與轉機問題。不隻如此,他還幫助黑人和像他一樣的少數民族在航空公司謀取工作職位。所以,他名聲不錯,很受人歡迎。他常穿華貴的服裝,佩戴名貴的珠寶首飾,但並沒有人嫉妒他。因為他向來慷慨大方,總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他人。
然而,大衛的另一麵也十分明顯。他風流不羈,至少同四個女人生下了七個孩子。他甚至還曾遭到過指控,原因是他順手牽羊拿走了一袋包裝豬肉。另外,更惹人懷疑的是,他在航空公司一年隻有32000美元的薪水,卻過著極奢靡的生活。一項曆時兩年的調查表明,大衛在取道邁阿密向羅徹斯特走私大量牙買加可卡因、大麻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調查人員在與航空公司的官員們進行談話時,了解到就在墜機事件發生前的八天,大衛曾從剛剛降落的一架航班上的雞尾酒收入中,悄悄拿走了69美元。這一幕被記錄在了監視器錄像帶中。湯姆森決定開除他。大衛最後一次見湯姆森,就在兩個人登機前的幾個小時。
大衛得知湯姆森要坐那一次航班時,也跟著買了同一航班的單程機票。作為航空公司的雇員,他很輕易地就通過了安全檢查。
後來,聯邦調查員在大衛的公寓中,發現了他最近立下的一份遺囑以及一些新近才辦理的保險單。
(8)亞特蘭大超市投毒案:一封匿名信製造的恐慌
超市經理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說自己在一罐食品裏麵投了毒!消息傳開後,人們立時恐慌起來,給這家超市帶來了嚴重打擊!那麼,是誰寫了這封匿名信?他為何要寫這封匿名信?警方能將他找到嗎?
一罐有紅色“X”標記的罐頭
在亞特蘭大的一家超市,有位叫做哈裏的經理,這天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裏說,有一罐嬰兒食品被投毒了,而且還說下個禮拜,還將會有一種食品被投毒。寫信的人為了證明自己是認真的,而不是在開玩笑,在信中說他在這罐食品的底部,做下了一個“X”標記。
收到匿名信的不隻是這位經理,當地的美國廣播電台的一名新聞節目女主播,也收到了這封匿名信的複印件。
超市的這名經理接到匿名信,不由得感到一陣慌張,急忙命人打電話報了警。他還立即查封了嬰兒食品部,並指示店員,讓他們把所有的嬰兒食品罐頭都搬走。
亞特蘭大警局接到電話後,趕緊來到了那家超市。經理將那封匿名信拿出來,交給了警方。警方即刻著手檢查食品架上的食品。過了一段時間,他們果然找到了這樣一個罐頭:如威脅信上所說,上麵有一個紅色的“X”標記。
這時,電視台的眾多記者也趕來了這裏,開始節目的錄製工作。這起事件經記者傳播後,在一定範圍內給人們帶來了驚慌。有些居民先前買了罐頭,這時候又都退回給了超市。對嬰兒食品部的食品檢查表明,真空密封包裝的食品罐頭,有被人打開過的痕跡。不過,整個架子上的其他存貨以及其他商品,都沒有遭到任何損壞。連鎖店的地區經理,指示其他連鎖店也對所有的存貨進行檢查,沒有發現被破壞的商品。
那罐遭到破壞的嬰兒食品,裏麵放置了什麼呢?經過實驗分析,警方得知裏麵被加進了老鼠藥。老鼠藥與食品混在一起。這種老鼠藥,在這家超市裏就能買到。
雖然還沒有發現有人因此而受到傷害,但是考慮到寫信的人說自己還要繼續投毒,警方、超市以及周圍的居民,無不感到憂心。究竟是誰投的毒呢?他為何要這麼做呢?
投毒者的動機。
如何才能確定犯罪分子的形象呢?警探們一時之間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便決定嚐試從罪犯的作案動機入手,看看哪種人會做出這樣的事情,為什麼他會這麼做,又在哪裏可以找到他。
就像信中所提到的那樣,食品罐被加了標記。商店與媒體都曾得到過這樣的匿名信。這或許表明,犯罪分子並不真的想傷害誰。再有就是,威脅信裏並沒有附帶任何要求,這說明罪犯破壞產品的目的,應該也不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他究竟是為了什麼才投毒的呢?而且還揚言絕不罷手,還要繼續這麼做。
警方注意到一點:超市經理所收到的那封匿名信,就是寄給他一個人,而不是寄給整個連鎖超市的。對方知道經理的名字,這說明他們認識,至少有過接觸。從這點上來判斷,犯罪分子應該對這個特定的商店,或者這個商店裏的這位經理,心懷怨恨。
這名犯罪分子,既不想傷害任何人,也並非為了金錢,那是為了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他是想通過破壞這個超市的正常經營,讓超市經理感到難堪。他之所以要寫信寄給媒體,應該就是為了擴大影響力與破壞力。
未知的犯罪分子。
警方初步確定了犯罪分子的作案動機,接下來對超市經理哈裏進行詢問,問他近些日子是否曾得罪過誰。於是,哈裏經理就提到了最近的一次裁員活動。
裁員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事情,因為這勢必會傷害到一些人的利益。而且在裁員過程中,很難做到公平地對待每個人。凡是被裁掉的員工,都會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難免會懷恨在心。
警方獲知這一點,就對裁員這件事進行了更加詳細的詢問。哈裏提到有位員工叫做吉姆,他對這次裁員非常不滿,反應過度激烈,雖然最終他並沒有被裁掉。警方就對吉姆展開了調查,很快就掌握了充分的證據,證明吉姆就是那位投毒的人。吉姆最終也承認,自己是為了報複哈裏,好讓哈裏丟掉經理職位,才想方設法來破壞這家超市的正常運營的。
(9)密爾沃基噬人狂:心理變態的罪犯
1991年7月22日午夜,正在街道上巡邏的兩個警察攔住了一個人,因為這人很奇怪,他的一個手腕上戴著手銬。他雖然很可疑,但看起來並不像個逃犯。可他為何要戴著手銬呢?兩名警察不明所以,就要他給出一個解釋……
戴著手銬的人。
對於警方的疑問,這名戴著手銬的男子語焉不詳,說有一個“奇怪的家夥”想要銬住他。警方聽罷,就讓他帶著他們前去尋找那個“奇怪的家夥”。他把這兩名警察帶到了牛津公寓213號。開門的是一個30歲左右的男子。警方問其姓名,他回答叫傑弗裏·;達梅爾。他承認那個手銬就是自己銬上去的,還說他和被銬人是一對同性戀。他們之間發生了爭吵,所以對方才出走的。
警方聞言,皺起了眉頭,讓他把手銬打開。傑弗裏·;達梅爾說鑰匙在臥室裏,然後就向臥室走去。其中一個警察跟他走了進去。警察這一進去不要緊,竟發現裏麵散落著許多照片上,而上麵照的都是頭骨和嚴重毀掉的屍體。
警方在目睹了這一情形後,就逮捕了達梅爾。達梅爾此時神色驚慌,先前冷靜的舉止消失了。警方隨即對公寓展開了仔細搜索,發現了非常可怕的情況!一個警察打開了冰箱,發現裏麵竟有個人頭!隨後警方又發現,冷藏室裏還有三個人頭,櫥櫃裏藏了兩個頭骨和更多可怕的照片……房間裏到處充滿了血腥,充滿了恐怖。一個燉鍋裏裝有腐爛的手和陰莖,還有更多的生殖器泡在甲醛裏!
傑弗裏·;達梅爾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在他的居所裏,為何會有如此恐怖的、變態的場景呢?
名叫達梅爾的男子。
警方對傑弗裏·;達梅爾展開了調查,發現達梅爾在學校的時候,就非常不合群。他雖然聰明,卻從事著卑微的體力工作。他經常與一些同性戀者打交道,而且大部分是黑人、亞商,還有一些西班牙商人。牛津公寓的鄰居們反映,他們經常會聞到一種奇怪的氣味。傑弗裏·;達梅爾,這個一向溫和的31歲的金發男人,對此作出解釋,說那不過是“變質的肉”所發出的氣味。鄰居們聽後,並沒有過多地懷疑。在他們看來,達梅爾看上去的確是一個挺溫和的人。
此前,達梅爾這人也曾引起過警察的注意。警察發現過,一個14歲的亞裔男孩在吸了毒之後,曾光著身子在密爾沃基區周圍奔跑。達梅爾宣稱這個男孩是他的同性戀人,隻不過因為喝醉了酒,才作出裸奔的舉動。當時,達梅爾給警察看了他的身份證,還把他們帶到他的公寓。公寓裏雖然很臭,但看起來挺整潔,物品擺放井然有序。因此,警察也就沒再多問什麼,然後就離開了。
在1988年,達梅爾曾遭到逮捕,被判了10個月的有期徒刑,罪名是侵犯兒童。他找到了一個13歲的亞裔男孩,先讓他吸毒,後又撫摸他。不過,就在進行性行為的時候,達梅爾突然停下來,並放走了男孩。
令人難以置信的犯罪事實。
達梅爾刑滿釋放後,並沒有收斂,反而漸漸成為一個變態殺人狂。到1991年他再次被逮捕時,他已經是每周作一次案了。他的犯罪事實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實際上,在18歲時,他就殺過人。他將屍體裝進塑料袋,埋到了他家屋後的樹林裏。
警方問他為何殺人,他說理由很簡單,就是他喜歡殺人。在殺人的過程中,他能感到其中有無窮的樂趣!他還說自己會與屍體發生性關係。他在殺人後,將屍體切開,認真地照下每一塊碎片。他處理被害人的方法,是用強酸溶解,把受害人變成一攤軟泥。達梅爾有時候甚至會吃受害者的肉!
達梅爾被逮捕之後,一些人批評密爾沃基警方,說如果警方沒有種族歧視,那麼達梅爾或許早就被關進牢房了。
達梅爾的律師為他辯護,宣稱他精神錯亂。檢控官在審判中,大量運用犯罪心理分析的結論作為依據,公訴人麥肯將陪審團的注意力引到達梅爾對被害人實施的控製上,認為這是標準的係列殺人犯的個人特點。達梅爾所選的被害人都很容易控製,而且他通過在酒中下藥,更加增強了自己的力量。這樣一個折磨、殺害然後肢解的過程,令他感到自己無所不能。
麥肯的控訴很具有說服力,陪審團拒絕了辯方以精神錯亂為借口的辯護,判達梅爾15起謀殺案罪名成立。最終,“密爾沃基噬人狂”被判15次終身監禁,相當於大約1000年的監禁。
(10)疑點重重:詭異的入室盜竊案
屋子裏狼藉不堪,各種家具被打碎,扔得到處都是。主人說他們是遭到了盜竊,然而警方在深入調查的過程中,卻將懷疑的目光逐漸移向了房主本人……
令警方感到棘手的盜竊案。
這天,辛辛那提市警局接到電話,報案者稱自己家裏發生了盜竊事件,希望警方能夠幫助調查一番。
報案者是一對夫婦,丈夫叫做弗萊德,妻子叫做瑪莎。當警方趕到現場後,他們告訴警方,說晚上他們回到家裏,發現屋子一片狼藉:衣服都被撕裂,家具亂扔在地上,地板上到處都是淩亂的碎片。另外,牆壁上貼滿了用花字體寫的標語,內容大都是反猶太人與反黑人的。總而言之,屋裏淩亂不堪。
丈夫是黑人,妻子是猶太人,他們是附近唯一一對不同種族結合的夫妻。他們說自己還沒有孩子,隻有一條心愛的狗。案發時,狗並不在現場,跟夫妻二人一同在外麵。盜賊竟然能趁狗不在的時候溜進來,可見他對他們很熟悉。
警方通過對現場進行勘查,發現情況果然如夫妻二人所說:衣物都被刀割破;家具東倒西歪;電視機被扔在地板上,已經摔碎了;牆壁上——主要是臥室的牆壁——貼滿了標語,大都是反猶太人與反黑人的。
警方詢問這對夫婦,他們丟失了什麼。他們稱自己丟失了一些珠寶、幾塊手表、一架攝像機,還有一些現金。瑪莎說那套古銀器幸好還在,因為這是她最為在乎的東西。
這起盜竊案非同尋常,因為盜賊很古怪,他偷走了東西,可為何還要把房間搞得這麼亂呢?警方感到有些棘手。
受害人的鄰居們。
警方問他們,先前可曾發現過有什麼異常。他們說沒有,隻是與周圍的鄰居有著比較明顯的隔膜。他們自從搬到這個地方,從未感到舒適過。但凡周圍的人家舉行聚會,他們從來不在被邀請之列。他們還說,自己總覺得常被人家指指點點,好像對他們的婚姻抱有異議。
盜竊案發生以後,鄰居們又是怎麼對待他們的呢?夫妻二人均表示,鄰居們都很關切,擔憂與同情溢於言表。一些鄰居從未想過,在他們周圍,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為了防止盜竊案再次發生,有些鄰居甚至組成了夜間巡邏隊。
“這就是破綻”
這起案件的破綻在哪裏呢?警方依舊摸不清頭腦。但是當警方再次詢問那對夫妻的時候,竟感覺到這兩人的表情多少有些古怪。這時,一個破案思路突然產生,警探探究似地瞥了他們一眼,陷入了沉思。
通常情況下,像這樣的犯罪是很衝動的,乍看上去竊賊應該是個十幾歲的孩子。普通的竊賊盜走財物也就是了,為何還要把衣物剪碎、撕碎,把家具砸破呢?為何還要在牆上貼滿標語呢?本案可謂疑點重重,似乎又不具備衝動型盜竊的基本特征。這樣一來,警方就不由得將懷疑的目光轉向屋主,即報警的這對夫婦!
警方將這對夫婦分開,對他們分別進行了長時間的詢問。事實果真如警方所料,他們終於承認了並沒有所謂的盜竊案發生,那不過是他們故意搞的破壞。那麼他們的作案動機又是什麼呢?好好的,幹嗎說自己丟失了東西呢?說來實在滑稽,原來他們不過是想以這種方式,來獲得鄰居們的關注。他們以為這樣一來,周圍的這些鄰居們可能就會接受他們。
(11)“9·;16”凶殺案:命案禍起“黃段”短信
2007年,諸暨市公安局成功破獲了一起凶殺案。涉案者多達7名,他們用砍刀、木棍,將一人毆打致死。當審訊他們為何要犯下這起凶案時,他們給出的理由令警方吃驚不已!原來,起因不過是一條“黃段”短信!
7名男子行凶
9月16日晚,7時30分左右。
諸暨市公安局的電話鈴聲突然響起,看來這將是一個不平靜的夜晚。民警握起聽筒,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對方自稱是大唐鎮中策氨綸廠的一名工人,說廠裏發生了一起命案,有人被殺害了。
這個消息震驚了副局長黃章,他立即帶領刑偵大隊和大唐派出所民警,趕赴現場開展偵查。諸暨大唐鎮有一家氨綸廠,那裏便是案發現場。警方趕到那兒時,受害人已經死亡。
從現場情況來看,受害人受傷極重,血流了一大片。警方向廠方及現場群眾展開調查,得知死者為潘某,現年25歲,貴州榕江籍,屬外來務工人員。有目擊者稱,對潘某行凶的,是7名年輕男子,他們不是手持砍刀,就是拿著木棍。這夥人進入廠內後,找到潘某,什麼話也不說,立即就將潘某圍住。他們用砍刀猛砍潘某的頭部、背部,直至潘某倒地不動後才逃離現場。
不過,至於施暴者的確切身份以及他們施暴的原因,目擊者並不清楚。應該說,這是一起極惡劣的殺人事件,施暴者已經達到了狂妄至極、目無法紀的地步。根據案發時的情況,警方作出了初步判斷,認為這是一起報複仇殺案件。既然如此,警方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就是圍繞與潘某近期有過糾紛、過節的人展開調查。
誰是行凶案犯。
辦案民警了解到,潘某曾在大唐鎮上的另一家氨綸廠打過工。於是警方對那家氨綸廠展開了調查,以獲取關於潘某更加詳細的人際交往信息。在這裏,警方掌握了一個極重要的情況,有人說就在約莫十天前,潘某曾與人大吵過一架,對方是18歲的王國朋,係安徽臨泉籍務工人員。吵架過後,潘某還曾叫人把王國朋痛打了一頓。
警方便將王國朋列為嫌疑對象,認為他是具備充分的作案動機的。不過,當警方試圖聯係王國朋時,卻發現此人去向不明,他的另幾名安徽籍老鄉同樣也去向不明。警方據此更加確信,王國朋就是殺害潘某的凶手,因為他要報複,而他的那幾名老鄉便是幫凶。另外,辦案民警還察覺到,目擊者對為首的一名行凶案犯的外貌、衣著特征的描述,與該廠人員對王國朋的描述是相當一致的。
都是“黃段”短信惹的禍。
9月17日,淩晨3時半左右。
辦案民警經過連續12個小時的艱苦偵查,終於確定了嫌疑人就是王國朋,並摸清了他藏身的地點。民警在某村的出租房內,成功將王國朋抓獲,同時落網的還有其同夥韋某、張某、劉某。
麵對辦案民警的審訊,這四名嫌疑人相繼交代了他們作案的過程,此外還交代了另外3名涉案人員的下落。如此一來,接下來就好辦了。警方根據他們的交代,於17日淩晨4時40分許,在大唐的合溪口自然村,又將剩下的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至此,7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入法網。
據頭號嫌疑人王國朋交代,他曾與受害人潘某在同一個廠子打工,關係也還不錯。他們的交惡與一條“黃段”短信有關。就在半個月前,潘某下載了一條“黃段”短信,放在了手機裏麵,還給王國朋看過。
王國朋覺得很有趣,後來在與老鄉閑聊時,不經意間就提起了這事。那名老鄉聽後,就向王國朋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王國朋能把手機借來讓他看看。王國朋一口應承下來,說這不過是小事一樁。
王國朋回廠後,就向潘某借手機,但是遭到了潘某的拒絕。王國朋見狀,就惱怒起來,對潘某十分不滿,認為潘某沒有理由不給他一個麵子。兩人由此發生了衝突,甚至動起手來,後經同廠人員勸解,兩人才罷手。潘某再不願與王國朋一起打工,就跳槽到了另一家工廠。
十多天前,潘某約了幾個老鄉,找到王國朋,將其痛打了一頓。因此,王國朋對潘某懷恨在心,想找個機會還以顏色。很快,王國朋就摸清了潘某的下落,然後叫來了6名臨泉老鄉,齊刷刷地衝進了潘某打工的廠內。這七人手持砍刀、木棍,刀棍齊下,硬生生將潘某毆打致死。現在,他們也許會感到後悔,因為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