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她也沒輕易離開,甚至連頭也不敢輕易亂晃,隻能用餘光去瞥其餘人。果然個個都看的津津有味,雖然不知是否有人心懷鬼胎,可起碼表麵看來,還是一片祥和。
這幾出戲是皇後點的,有《霸王別姬》、《西廂記》和《金玉奴》。戲單子又流到昭貴妃手上,她便也象征性地點了一出《貴妃醉酒》。
“本宮記得皓嬪愛看《梁祝》,便再加一出《梁祝》吧。”其餘人推脫著不必再點,皇後隻好又替著旁人點。
向後掃視了眾人一番,皇後才又開口,“再點一出《借東風》可好?本宮記得寧貴人是喜歡這出的。”
“多謝皇後娘娘。”皓嬪和寧貴人被點了名,自然要站起來謝恩了。
“都是皇後娘娘點的,自然沒有不好的。”孫常在又笑著去接皇後娘娘的話,全然不顧昭貴妃的死活。
謝齊雅把茶杯重重地放下,心道:什麼叫做都是皇後點的?一會演《貴妃醉酒》時,孫常在那個有眼無珠的東西最好滾出去別看。
孫常在內心也不快:皇後無緣無故提寧貴人做什麼,明明是個邊緣人物才對的,可偏偏娘娘隻記得寧貴人喜歡《借東風》,全然不知道她喜歡《白蛇傳》。虧得她常奉承皇後,如今看來沒什麼作用。
《借東風》?瀾貴人記得這出戲講的應該不是兒女情長的故事,看來這寧貴人的愛好還真是與常人有異。
看了一天戲下來,大家也是坐的腰酸背痛。皇後又主動邀約,請各宮嬪妃去蘊福宮吃新疆進貢來的葡萄。
這葡萄是昨日運到的,數量不算很多,淩淮便賞了皇後宮裏四斤,其餘嬪妃宮裏自然就沒分得多少了。
“這葡萄真是好吃,酸甜可口。”孫常在永遠都要做第一個奉承皇後娘娘之人。況且這葡萄她還真沒分到,畢竟是小小常在,除了個公主便什麼都沒有了。
“是嗎,本宮覺著也不怎麼樣,味道有些發酸。”昭貴妃就見不得孫常在那副模樣,像是一輩子沒吃過似的。
這葡萄她聚壽宮也有,隻是僅有兩斤,個頭還遠不如皇後宮中大,怎麼吃都覺得這葡萄有些發酸。
“各位姐妹也別怪皇上小氣,實在是今年進貢的也不多。在蘊福宮大家都別客氣,盡情吃些。”皇後替淩淮說話。
其實淩淮對她確實很不錯,即便昭貴妃的家世再怎樣出眾,皇上也從未讓昭貴妃越過她半分。無論是貢品還是其他賞賜,都是先緊著蘊福宮的。
至於宮權,他更是未讓昭貴妃染指半分。也正因為如此,皇後才能容忍謝齊雅在宮中放肆,做不過隻是個空花瓶而已,沒什麼好忌憚的。
皇後不愛吃葡萄,所以樂得將皇上的賞賜都分給各宮姐妹,一來替皇上做了人情,而來也體現了自己的皇後氣度,絕非是一般的小家子能比的。
寧恩黎注意到蘊福宮內殿掛了一幅畫,正是自己所作的前院芍藥。難怪今日皇後會在暢聽園替她點一出戲,原來是要還這裏的人情。
晚膳時分,恰圓宮的人去萬康殿請了淩淮,他也隻好擺駕恰圓宮。
“兒臣請皇額娘安。”淩淮單手撐地,下跪請安。
“快起來吧。今日哀家這煲了天麻乳鴿湯,特意請皇帝來嚐一嚐。”聖太後叫了身邊的嬤嬤將淩淮扶起。
哪一次淩淮來恰圓宮是安安心心用膳的,總是有或多或少的話要說給他聽,他早已心知肚明,隻是應下了。
“如今新人入宮,皇帝打算分多少寵愛給她呢?”聖太後今日見過瀾貴人了,容貌倒是不錯,就是不知是個什麼性子。見淩淮做好了準備聽她嘮叨,她也就開門見山了。
“皇額娘知道兒臣的,不常踏入後宮,日後會周全的。”淩淮嚐了口乳鴿湯便放下了勺子,味道不大合他的胃口。
“還和從前一樣可不行,這是朝鮮送來的和親公主。若是太過冷落,會讓朝鮮多思多慮。”聖太後並不認可淩淮那一套,急著反駁。
朝鮮在雙方並未矛盾的情況下送來和親公主,一是防範於未然,二也是見大翌蒸蒸日上,提前示好。
“是了,兒臣知道了。”淩淮並未多與聖太後分辨,先應下了。
後宮中已經平衡,這樣不多不少的寵愛在宮裏剛剛好。若是貿然寵幸誰,便是誰倒黴了,到那時才是真的害了朝鮮公主。
聖太後明白什麼,多費口舌和她爭辯的功夫不如多批兩份奏折。他一向都是如此糊弄的,聖太後或多或少也明白他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