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物名詞解釋(警告)(2 / 3)

8:“13—12”號跳躍點:這個跳躍點之所以單獨成章,是因為它差點顛覆了安卡利的宏觀宇宙理論。這個跳躍點發現於BW65年,它連接了太陽灣星區和亞特蘭灣星區,而在此之前,這兩個星區已經可以通過其他星區間接相聯,在宇宙中,這種“殊途同歸”的概率可以說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命為如此,除了科學家感歎世界之奇外,就是商人竊喜又生一條財路了。

9:“傳送”:所有通過次級空間進行瞬時位移的技術,通稱“傳送”。需要提前申明的是,無論是遠程還是短程,也無論是定向還是不定向,傳送是一種需要用到“IT置換”的技術,目前沒有任何機械可以成功模擬出IT置換,因此隻有學習了相應技能的施法者才能進行傳送,而且隨著傳送距離的擴大,施法者的水平和人數也要相應增加,需要非常複雜昂貴的儀器進行輔助,還要消耗巨大的資源。因此包括伊甸聯盟在內的所有人類國家都沒有傳送能力,即使是安卡利帝國也隻在“非常必要”的時候進行傳送,並且由於人為因素比例較大,傳送並不能保證次次成功。由於次級空間本身是不規則的準二維結構,三維宇宙中的任何物質和能量都無法在其中存在或逗留,因此傳送總是瞬間完成,就好象推開房門,從一個房間進入另一個房間,次級宇宙就是中間隔的牆壁——這是人類通過研究得出的解釋,安卡利科學界對此從沒有發表過任何評論,依然堅持保守他們關於宏觀宇宙理論的秘密。從理論上說,隻要提供的能量足夠大,被傳送物可以從宇宙的一端瞬間移動到另一端;但這有個聽上去滿可笑的前提,那就是“傳送者隻能移動到之前已經定位的地方”,在過去,定位本身也需要有相關技能基礎的施法者來完成,但現在已經可以靠儀器來模擬,不過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達到傳送目的地後才能開始定位。另外,傳送消耗的能量與距離成正比,與傳送物的質量成正比,從來沒有人傻到直接從一個星區直接傳送到另一個星區,這所消耗的資源足夠造一支艦隊。通常跨星區的傳送需要通過跳躍點來輔助完成,也就是先傳送到跳躍點,穿越跳躍點後再進行二次接力傳送。

10:導能:安卡利科技。導能是一種損耗很低的遠程傳輸能量方式,射程長,效率高,傳輸設備的成本也不算太貴。缺點是導出的能量束隻能由專用設備接收,並且隻能沿直線傳播。能量束微熱,無法用肉眼看見,以略低於光速的速度傳播,在真空中損耗極小,但在水和高密度介質中損耗極大,在大氣層中使用效率很差。通過調節導能束的功率,可以輕易將其轉變成武器,但大功率導能設備成本遠遠高於其他能量武器(如激光炮),意義不大。

11,導能艦:裝備導能設備的艦隻就是導能艦,最初是安卡利科考船的專用稱謂。AW12年,聯合帝國與伊甸聯盟的軍備競賽初現苗頭,帝國開始研究將導能設備應用在軍事領域。目前聯合帝國的航空母艦和騎士母艦全部是導能艦,通常我們稱“導能艦”,就是特指聯合帝國的這兩種戰艦。

12,貿易航路:或稱貿易航道貿易航線。指在恒星係內開辟出的商用高速航行線路。該航行線路有專人定期清理,確保沒有雜物或太空垃圾堵塞交通,給過往船隻造成危險。另外,貿易航道內每隔一定距離(從10星裏到500星裏不等),設有一座“導能站”,導能站為核動力永久性建築,向過往船隻發射能量束。在貿易航道內,船隻航行是絕對安全的(當然,遇到人為突發事件除外,比如機械故障或者海盜),並且可以獲得穩定、源源不斷的動力補充,因此可以始終保持高速巡航狀態,運輸效率大大提高。貿易航路的治安和管理由國際警察聯盟全權負責,相關法律和規章也很完善,但每年依然有一定數量事故發生。在貿易航路內,船隻的速度均超過每小時3500星裏,有得甚至超過5000星裏,在這種速度下發生交通事故,通常連醫護船都用不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