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勿做他人“跟班”(2)(2 / 2)

進退自如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

古人曰:“昔乎顏淵以退為進,天下鮮儷焉。”身為美國人的奧巴馬同樣也是“以退為進”的高手。利用以退為進,奧巴馬反而占領了先機,贏得機遇。例如在競選過程中,奧巴馬去了兩趟夏威夷,一趟去度假,另一趟則是去看望病重的外祖母。他去夏威夷度假的消息一傳出,立即招來了攻擊和擔憂。

事實上,奧巴馬顯然不會如此粗心大意,在關鍵階段故意給自己找麻煩。奧巴馬之所以前往夏威夷,是因為他要緩解一下選民的“審美疲勞”。民主黨打了六個月的內戰,選民早就失去了興趣。有關研究中心八月份的調查表明,48%的選民開始厭煩奧巴馬,而麥凱恩隻有23%。

奧巴馬的這個舉動,正與《孫子兵法》中的某些觀點不謀而合:“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去夏威夷度假,暫時淡出選民視線,首先是為了讓選民得到休息,保持一定的神秘感。隻要不被麥凱恩趕上,或者即使被趕上而不超過太多,奧巴馬就還有機會。況且,麥凱恩的支持者也會出現“審美疲勞症”。

所以,在進退兩難的時候,以退為進,換一種思維方式考慮問題,這未嚐不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在走不通的地方,退讓一步,讓人先行,反而會讓自己重新奪得主動權,再次占領競爭的高地。

2008年,汶川發生了大地震,眾多工廠遭到了滅頂之災。這其中,一家建築器材生產製造企業也受損頗重,不得不重建。在一次南下與某設備公司就設備采購的談判中,該企業成功運用以退為進的談判方式獲得了成功。

談判一開始,川企開門見山地說:“我們急需一批建材配件。”

設備公司:“貴公司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價格問題上是否可以提高一點,因為現在成本漲了很多。”

川企說:“可是,希望貴公司能夠體諒我們的困難,您也知道現在是非常時期。”

設備公司:“普天下中國人都了解,大家各讓一步吧。”

川企說:“除了設備之外,我們還急需人才。可否在這個問題上給予幫助?”

設備公司:“這個沒有問題。隻要設備價格可以上調1%,人才問題就無償解決。”

川企說:“行,可行。”

其實在地震中,川企的資金鏈出現問題,對方的這一要求讓川企有些難辦;但川企的回答,讓設備公司也大吃一驚。過了一會兒,川企說:“由於按你們企業目前的價格,我們的現金無法按時到賬,需要等來年一起結算。”

設備公司這才明白,原來川企通過價格的退讓來爭取資金的延期付款。由於已經答應合作,設備公司隻有按談判要求將人與設備送到四川。

不要以為川企這麼做是無賴,倘若他們不懂得退讓,那麼企業也許早已垮台!選擇暫時的退讓,能夠起到暫時麻痹競爭對手,為自己積蓄能量的作用。人生中會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在適當的時機轉個身退一步,你會發現你已積聚了更多的能量。

徐峰是一名中國青年,大學畢業後順利在美國讀博士。畢業後,他在美國找工作,結果好多家公司都不錄用他。思前想後,他決定收起所有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身為計算機專業的高才生,徐峰最後“屈尊”成為了一家公司的程序錄入員。對於他來說,這簡直就是“高射炮打蚊子”!

不過,徐峰與那些浮躁的年輕人不同,他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幹得一絲不苟。不久,老板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非一般的程序輸入員可比。這時他亮出學士證,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對口的崗位。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能提出許多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的大學生要高明。這時,他又亮出了碩士證,於是老板又提升了他。

此時的他,已經漸漸成了部門經理,自己的才智發揮得愈發淋漓盡致。老板覺得很驚奇,於是再次對他進行質問。此時,他才拿出博士證,老板對他的水平有了全麵認識,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以退為進,這是以奧巴馬為代表的成功人士所掌握的競爭手段之一。能屈能伸,這是一種人生策略,一種奮鬥策略,比硬碰硬式的短兵相接的效果好很多。例如,當你與對手陷入了談判僵局,此時應立即壓低“姿態”,這就隱含了一種強烈的暗示:“我都讓步了,你也應該退一點吧。”這時候,對方也會很有默契地降低條件,以凝聚雙方的共識,進而達成協議。現在的你,還會對“逆行”有那麼大的排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