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做任何事都要敢於嚐試(1 / 3)

不堅忍何來成功

1993年,對社會事業充滿著極大興趣的奧巴馬來到了一家小型的民權律師事務所工作,從而對社會有了更多的接觸。與此同時,他也開始在芝加哥大學兼職執教。

然而,身為律師的奧巴馬卻發現現實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在當律師的幾年裏,他從未受理過一項審判,大多數時候都是與不同的律師小組共同起草各種案件的訴訟要點,或者起草合同。在這個過程中,奧巴馬感覺到了法律程序的緩慢與保守,他認識到通過法律進行社會變革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在很多人看來,奧巴馬此時的生活已經較為優越,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中產階級”,畢竟律師的職業,是很多人羨慕卻又無法得到的。然而,奧巴馬卻不願過著這種看似平淡的日子,因為他的夢想還沒有實現。

於是乎,奧巴馬顯得非常執拗,他拒絕了朋友們的建議,決心執著地走在奮鬥之路上。他的下一個計劃就是開始進入政界。

也許在我們眼中,奧巴馬的這種舉動有些瘋狂,放著輕鬆的工作不做,卻要去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打拚。然而,這就是成功人士與我們最大的區別——成功人士可以堅忍地朝著目標前行,即便前方布滿荊棘;而平庸的我們,卻害怕所有的挑戰,讓夢想在周而複始中逐漸遠去,最終追悔莫及。

唯有堅忍,才能實現夢想,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態,奧巴馬才可以逐漸脫穎而出。

1995年,伊利諾伊州議會有一個開放席位,聞之此消息的奧巴馬,決定開始進行競選。畢竟,他是一名民權事務律師,又曾是社區組織者,社交廣泛,贏得競選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開始為自己做宣傳,不放過任何一次談話的機會;他出席街區俱樂部的集會,參加教會活動,去美容院和理發店;在街角碰到有人交談,他也會給人家遞上自己的競選宣傳冊。

很多人都不理解,奧巴馬為什麼要給自己找罪受?待在舒適的辦公室裏不是更好嗎?甚至,還有人直接問他:“嘿,夥計,你為什麼要蹚政治這灘渾水?”

其實,這個問題對於奧巴馬來說,早已是司空見慣。早在他當社區組織者的時候,就有不少同學問過他類似的問題。這種問題,不僅是對政界的嘲諷和挖苦,也是對公共生活的不屑和漠然,這種憤世嫉俗的態度源於政府給民眾不斷開出的空頭支票。

所以,當奧巴馬再一次麵對別人的質疑時,他已經可以用微笑來回答。他說:“我理解你們的這種懷疑態度,但不可否認的是,一直以來政治都有另外一種傳統。這個傳統見證了這個國家的創立和民權運動的輝煌,這個傳統以一種簡單的信念作為基礎,那就是:美國人民彼此休戚相關,在團結與分裂的較量中,團結總是勝利的一方。”

奧巴馬的這種回答不免讓對方大吃一驚,但更多的則是被奧巴馬非凡的說服力征服,被他那種堅忍的奮鬥精神所感動。但就在這時,他碰到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艾麗斯·帕爾默。她突然決定要爭取連任,並且在10天內就收集到近600個提名請願簽名。

換做其他人,也許看到這樣的對手,就會立刻灰溜溜地選擇放棄。然而,奧巴馬再一次爆發出了自己的堅忍,他不顧家人的勸阻,決心繼續競選。

也許,他的這種堅忍感動了上帝。就在艾麗斯·帕爾默逐漸走向成功時,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奧巴馬的一個誌願者對帕爾默和其他幾位候選人的提名請願簽名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帕爾默承認自己沒有以正確的方式得到簽名,因為她的很多簽名都是打印出來的,而不是根據法律的要求由選舉人親手簽上去的。但是到這時再去重新收集簽名,時間已經不夠了,她別無選擇,隻好退出競選,其他4位對手也一一出局。

就這樣,奧巴馬戲劇性地進入伊利諾伊州議會,繼承了艾麗斯·帕爾默的州參議員席位,任期兩年。這一切,都是由他的堅忍決定的。可以想象,在這個過程中,倘若他有一次放棄,那麼參議員的身份就會與他無緣。

克雷吉夫人說過,美國人成功的秘訣,就是堅忍。但是,看看現在的年輕人吧,一旦遇到一次失敗,便把它看成拿破侖的滑鐵盧,從此失去了勇氣,一蹶不振。可在剛強堅毅者的眼裏,卻沒有所謂的滑鐵盧,他們不以一時的失敗為最後的結局,還會繼續奮鬥,在每次遇到失敗後再重新站起,比以前更有決心地向前努力,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年輕人就必須學會奧巴馬式的堅忍,讓那顆蓬勃的進取心永遠跳動。隻有這樣,我們才有獲得成功的可能,亮出自己的優勢與個性,完美地展現自我,實現自己的價值。

成功是熬出來的

所有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年輕人,必然有許多創新意識,想要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然而,創新不是簡單的一句話,這是一個非常難熬的過程,有時候很難獲得別人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