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刻的自己才是最好的
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經曆無數次失敗,而是拘泥於現狀,心甘情願平庸。這正是眾多失敗的年輕人與成功人士的最大區別。在成功人士的眼中,現有的成績早已是過去,他們會把目光放在下一個更有難度和挑戰性的目標上,隻有不斷超越自己,才能成為最優秀的那個。
奧巴馬正是這樣的成功者,在他的身上,從來沒有那種得過且過的心態。在大學的時候,他沒有因為自己是哈佛校刊的第一位黑人主編而得意揚揚、不思進取,反而更激起了他不斷追求更高目標的欲望,競選州議員、眾議員到最後的美國總統就是明證。
“最好的自己永遠在下一刻才會到來。”正是這樣的心態,讓奧巴馬永遠想做最好的那個,而不是甘居中流。這種精神不斷鼓舞著他的支持者,他們希望自己的領袖是最棒的那個,永遠是別人學習的楷模。奧巴馬做到了,他憑借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信念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和青睞,自己也在眾人推崇的氛圍中得到了展現。
想要成為下一個奧巴馬,年輕人就應當如此,將目光放得長遠,用積極的心態來挑戰人生。有些人想做大事,卻胸無大誌,對自己的要求永遠是“還好”就可以了。這樣的人肯定會因為很多局限而無法超越自我,難有大的突破和進展。實際上,凡是對自我沒有嚴格要求的人,都會給自己找退縮之路。
一個紐約的百萬富翁說:當年,他在一家紡織品公司的薪水最初隻有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後來一下子就漲到了每年一萬美元,而這之間竟然沒有任何的過渡,沒過多久,他還成為這家紡織品公司的合夥人。
剛去公司的時候,他和公司簽訂五年的工作合約,約定這五年內薪水保持不變;但他暗下決心:決不滿足於這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的低微薪水,決不能就此不思進取。他一定要讓老板們知道,他絕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個人遜色,他是最優秀的人。
帶著這種心態,他的工作質量自然非常高,並迅速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三年之後,他已經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以至於另一家公司願意以三千美元的年薪,聘用他為海外采購員。
但是,他並沒有接受這份工作。他並沒有向老板們提及此事,在五年的期限結束之前,甚至從未向他們暗示過要終止工作協定,盡管那隻是一個口頭的約定。也許有很多人會說,不接受如此優厚的條件,他實在是太愚蠢了。但是,在五年的合同到期之後,他所在的公司給予了他每年一萬美元的高薪,後來他還成為了該公司的合夥人。老板們都很清楚,這五年來他所付出的勞動,要數倍於他所領的薪水。
理所當然,他成為了一個獲利者。
假如,這位如今的富翁當年對自己說:“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他們隻給我這麼多,而我也就隻拿這麼多好了,既然我隻領著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的薪水,那麼我何必去考慮每周五十美元的業績呢!”如果那樣,結局會怎樣?正是看到下一刻會得到更大的財富,他才會調動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從而越飛越高。
很多年輕人之所以進入社會很多年依舊碌碌無為,就在於他們沒有一種積極的心態。“得過且過,過一把癮吧!”“隻要不餓肚子就行了!”“隻要不被撤職就夠了!”這樣的年輕人在現實中不在少數,他們對前途和生活的要求低到不能再低的地步,怎麼能夠獲得更高境界的成就?做事若想達到最優境界,就得有遠大的眼光和熱誠的心意。
想要證明“下一刻的自己才是最好的”,就要懂得自信,別活在過去的失敗中。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複過去的歲月,光陰似箭,來不及後悔。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在以後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轍,要知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的道理。
別在意曾經的失敗,我們就可以給自己一個快樂的情緒。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無非是為了使自己更加幸福而已。人生在世就短暫的幾十載,試想,到了生命盡頭的那一日,我們會不會因為總是得過且過而感到後悔?如果不想後悔,就從現在開始努力,從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開始,做到盡善盡美。小事做得完美,大事才能做到優秀。而那個你所期盼的“最好的自己”,也一定會在不遠處向你揮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