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與對手糾纏不清
2008年,奧巴馬進入了總統大選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他最大的敵人就是共和黨的麥凱恩。與經驗老到的麥凱恩相比,奧巴馬顯然隻是一個小字輩。因此在辯論中,麥凱恩總是一副以老大自居的樣子。據有關數據統計,麥凱恩至少說過7次“奧巴馬參議員不懂我的意思……”,一副長輩教訓晚輩的樣子。
麥凱恩為何要表現出這樣一種態度?這是因為,就美國大選來講,媒體、競選者都將它描述成一次製造英雄或者國家救世主的大事,每個人的嘴裏都是令人頭暈目眩的華麗詞彙:國家、人民利益、希望、夢想、複興和未來。但從實質上講,美國大選就是一場大型的爭名逐利行動,每個參選者都是野心家。在某些時候,用刻薄的言語來攻擊對方,顯然會抬高自己的身份,以此掌握主動權。
不僅是麥凱恩本人,共和黨其他領袖也開始對奧巴馬進行猛烈的攻擊。他們不想讓奧巴馬“幹幹淨淨”地上台,或者根本就不希望他成功,所有卑劣的手段便陸續使用在奧巴馬身上。有人說他是毒販,是色狼,是隻會說漂亮話的外殼。一時間,許多不知名的媒體大肆刊登奧巴馬所謂的“醜聞”,他仿佛真的成了無惡不作的魔鬼。
要是換做我們,也許會就此“絕地反擊”,用同樣刻薄的言語來反擊對方;更甚者,也許還會拍案而起,與對方爭得不可開交。但是,一旦這麼做,我們就掉入了對方的圈套。對方就是要我們控製不住情緒,要我們失去理智,從而暴露出弱點,被對方一擊即潰。
想要壓製對手,我們就必須做到“準確”。所以,當奧巴馬在聽到麥凱恩的攻擊時,他至少有8次在做答複的時候說“麥凱恩參議員是對的……”他穩紮穩打,在有理有據回擊無故迫害的同時,揭露栽贓陷害自己的那些人的醜惡嘴臉。他並沒有以惡治惡,沒有為了泄憤而編造醜聞陷害對手。他對自己的競選團隊說:“卑劣的人總歸是卑劣的,你用同樣的方法報複他,隻能說明你同樣無知。”與此同時,奧巴馬還告訴夥伴,最好的辦法是讓所有民眾看到真相,認清那些人的真麵目,以不計較的高姿態,獲得選民的認可與關注,在客觀上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正是這種正確的策略,讓奧巴馬沒有落入麥凱恩的圈套。因此,第一場辯論綜合民意調查得出結論:奧巴馬略勝,他勝在了人氣上;麥凱恩略輸,輸在了金融危機上。麥凱恩的弱項是經濟問題。奧巴馬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咄咄逼人,這與他一貫樹立的謙卑與理性的形象相吻合,而且還鞏固了他尊重長輩、不乘人之危的形象。所以,在辯論的過程中,奧巴馬示之以弱,甚至是故意地留點無關緊要的漏洞給麥凱恩,這樣,麥凱恩就會毫無顧忌地擺出一副教訓人的姿態,反而能夠讓奧巴馬占據主動。他沒有因為謙卑而丟失自己的優勢,反而因此獲得更多人的尊重。
不得不佩服奧巴馬擁有一顆充滿智慧的頭腦。這樣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稱之為“淡化優勢,以退為進”。奧巴馬是明智的,選民想看到的不是小人與小人的對抗,而是道德高尚者之間的公平競爭。他這種不與小人一般見識的態度和行事方法,使別人看到了他不同尋常的魄力與氣量,更深刻地認識到奧巴馬身上非凡的品質和魅力,也更堅定了支持他的決心。
我們在談成功哲學的時候,更多的是強調要有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但是,有時候一味地猛衝硬打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不和對手太過糾纏,以退為進也是一種人生策略。
生活中,我們與奧巴馬一樣,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有的可能難纏,有的可能讓人厭惡,麵對他們,我們千萬不要意氣用事、陷入糾纏。隻要我們平靜地對待這一切,做到該讓一步就讓一步,那麼他們就無攻擊之物,反而因為計劃失敗而陷入焦躁。這個時候,主動權自然會牢牢被我們所控製!
一時弱小不代表永遠弱小
在美國總統大選中,任何一個競選者都是非常強大的。雖然,奧巴馬可以在某段時間內占領先機,但是這不等於他一定可以穩操勝券。
對於此,奧巴馬是如何做出心態上的調整的?他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千萬不要小看對手,甚至有時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對於同黨派的競爭對手希拉裏,他對《紐約時報》坦承:“我們的競爭對手是20年來民主黨的老品牌。”他承認宣布參選有點冒昧,甚至有點大膽。所以,他將自己定位為一個“苦大仇深、名字怪怪的黑小子”,坦言種族問題並沒有完全消除,自己也是一個不完美的人。
在《更完善的聯邦》演講中,奧巴馬更是說出了一段這樣的話:“與某些人對我提出的批評恰恰相反,不論他們是白人還是黑人,我從來沒有天真到以為單憑一屆選舉、單憑一名候選人參選,就能超越種族差異,更不用說是像我這樣並不完美的候選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