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舉無望的情形下,袁世凱不得不為籌措金錢而費周折。開始,袁世凱曾向內弟--於氏夫人的弟弟借錢。沒想到這位小舅子不但不給,反而挖苦說:"我看你去北京也是白跑一趟,還是在家裏呆著好些。"一句話弄得袁世凱幹瞪眼。
最後,袁世凱的一位遠房親戚借給他100兩銀子,作為他北上活動謀事的川資。袁世凱的嗣母牛氏和生母劉氏,愛子心切,也拿出自己的私房錢給袁世凱,袁世凱啟程上路,從北京輾轉於上海、潮州,聯係父輩的門生故吏,以圖謀取進身之階。
後來,袁世凱發跡、官至直隸總督時,他的那位小舅子從鄉下跑到天津,找到袁世凱,希望能借姻親而謀個一官半職。袁世凱倒是"來而不往非禮也"。袁世凱回話說:外邊無事可做,還是在家裏呆著好些。後來,袁世凱做了大總統,這位小舅子又從鄉下追到北京,袁世凱隻見了他一麵,支了一些路費,就再也沒有下文了。倒是當初借給他100兩銀子的那位遠房親戚,袁世凱還了他5000塊大洋。
袁世凱帶著措資北上至京,想通過朝廷他父輩的老關係,謀取一官半職。而京城卻是公子王孫們揮金如土的地方,和他們打交道寒酸不得。所以,袁世凱到了北京,一開始就呼朋引類,講究玩樂,想在清廷中留下大戶人家子弟的印象。結果,他官沒有捐上,所帶盤纏卻被一夥腥臊亂賭的人全給騙去了。
袁世凱內心的苦衷無法向家人說清,走投無路。就在這時,他恰巧遇上了曾經資助過的徐世昌。這時的徐世昌已是點了翰林的京官。徐世昌問明了究竟,便拿出一筆款子,資助袁世凱回鄉。
對於袁世凱來說,項城老家絕對不是發跡之地,因此他很快又南下到了廣東潮州。
這時,袁世凱的父交周馥在潮州任潮州府知事兼辦潮關。周馥,曾任李鴻章文牘,很為李鴻章所器重。袁世凱在周馥手下幹了一段時間。周馥幫助他捐了一個正五品的同知,並且給李鴻章寫信,把袁世凱推薦給他。
這時,李鴻章是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可謂位極人臣、炙手可熱。在李幕府中的人,不是舉人,便是進士,袁世凱覺得自己一去不免自慚形穢。於是,袁世凱拿著這封信,並沒有馬上去投奔李鴻章,他從潮州出來後,轉道上海。
上海是當時中國的繁華城市,又是西方思想首彙之區。袁世凱以為上海謀事的機會多一些,但沒想到在上海仍拓展不開,久無成就。袁世凱隻身在外,不免寂寞難挨,所以便去逛妓院,因此結識了蘇州籍妓女沈氏。她就是袁世凱日後的長如夫人。
在科舉名落孫山,捐資謀官無望的情況下,袁世凱決定投奔吳長慶。他在致家中的信中說:"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豈能齷齪久困筆硯間!"其實,他為科舉入試,耗費了5年的青春。
1881年,袁世凱從上海起程赴山東登州,投奔慶軍統領吳長慶。從此,袁世凱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那年,他2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