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身子胖,個頭又矮。這一次,慈禧太後召見時,他心情緊張,弓身彎背,時間長了,憋得透不過氣來。等袁世凱退出殿後,已是一身冷汗,濕透了衣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袁世凱又支給李蓮英20萬兩的銀票,托他想想辦法,請求見麵不要時間太長。李蓮英說沒問題,以後他為這樣的小事都和太後打招呼說情。
除李蓮英而外,袁世凱重金打點的則是清末重臣、慶親王奕劻。
愛新覺羅·奕劻,是乾隆第17子永劻的孫子。因為血緣關係,所以他是清末極少數享有"世襲罔替"的親王,即俗稱的鐵帽子王。他雖養尊處優,但骨瘦如柴,兩隻眼睛出奇地大,但並沒有什麼光彩。到了晚年,嘴巴閉不緊,鬆弛的下巴,樣子貪婪而昏庸。事實上,他也確實很貪財,聲稱:"我老慶細大不捐。"
1903年,榮祿死後,奕劻入軍機為領班大臣,按地位是朝廷官吏第一把交椅。袁世凱在奕劻將入主軍機處的消息一傳出,立即差副官攜銀票趕往北京,拜訪慶親王。慶親王一見銀票,起初也不肯收,推讓幾回之後,來人說:"王爺就要入掌軍機了。這實乃國家的大幸。庚子拳變,八國聯軍進京時,就是王爺和李中堂主持的。現在李中堂不在了,事事就要仰仗王爺。宮保素來對王爺十分敬重。這次王爺入軍機,老佛爺左右太監多,少不了向王爺道喜討賞錢。這點錢是宮保給王爺備下的一點零用錢,數目小,王爺千萬要收下,否則某回去不好向宮保交差。"
話說到這兒,慶親王也就沒有再客氣,收下了銀票。而袁世凱給這位慶親王備下那張供零用的銀票,數目是10萬兩。
奕劻在北京什刹海西李廣橋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庭園。這座庭院沿著湖岸走,有個小土山。山後有門3座,門不高,沿小徑一再曲轉後,頓覺豁然開朗,別有洞天,假山、流水、古樹、敞軒及精仿之西式樓房一一呈現。這庭園是由朝中各位大員集資興建送給奕劻的。徐世昌、端方、盛宣懷等都出了錢,而袁世凱是其中出力最多的。
其中,此園建成後,樓、軒、齋、館所需的陳設鋪張,隻要是新奇的洋貨,都是由"臨記洋行"一手供奉送來的。
臨記洋行係袁世凱和北洋諸大員及天津紳商集資興辦,專為袁世凱聯絡北京權貴之用。洋行每日與慶王儲通電話一二次,報告有何種新貨到行,征詢有無購買之意。該行又刺探宮中、政府及各要員的行動,以便袁世凱見機行事,也為袁世凱及北洋要人辦理"進奉"和行賄、說情等事。
袁世凱和慶親王奕劻的關係,是中國官場上攀附、結營的典型。袁世凱比慶親王小23歲,按年齡不屬一代人,所以袁世凱就和奕劻的兒子載振結拜為兄弟。
載振本是農工商部的尚書。但他卻是一個花花公子,過慣了酒色交縱的生活。1906年底,慈禧太後要將東北改為行省製,便差載振會同徐世昌出關考察。他們一行來到天津時,袁世凱在督府衙門,請了天津的名優女伶唱堂會來招待載振。
當名優楊翠喜出場時,載振一見立即驚呆了,歎為國色。在旁觀劇的袁世凱心中有數,當日便差人到楊翠喜處說合,最後以10萬元贈奩的名義,取得楊翠喜的同意。第二天,楊翠喜便被送進載振的行館。載振到天津後,一直由段芝貴負責接待安排。當時,段芝貴是北洋軍第三鎮統製,是袁世凱的心腹。袁世凱便出資10萬,以段芝貴的名義,並由他負責,將楊翠喜贖買給載振。
徐世昌與載振在行館中,同住在一排上房裏,中間隔著堂屋一間。
那天,徐世昌在睡前,聽到外屋人聲嘈雜,載振屋內也有相互問答的聲音。他以為載振有客在座,並未注意,隨即入夢。第二天清晨,徐世昌問隨從人員:"振大爺屋內,昨夜有何貴客?"
隨員即以楊翠喜事報告。徐世昌即令隨從先到載振屋通知說他要親去道喜,並馬上準備千兩銀票作見麵禮。他到載振臥室時,載振有些麵紅,對徐世昌說:"小弟荒唐,大哥見笑。"
徐世昌說:"這又算得了什麼?我是來道喜的!"
載振即命翠喜向徐行禮,徐世昌拿出銀票作為賀禮。得到國色女伶楊翠喜,載振是滿心歡喜。袁世凱就將擬定的東三省督撫要職名單,開呈出來,請他轉交給慶親王奕劻。
不久,東三省督撫名單發下來:
"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奉天巡撫:唐紹儀,吉林巡撫:朱家寶,黑龍江巡撫:段芝貴。"
這一流人皆是袁黨,袁世凱又控製了東三省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