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一安排遭到不少王公大臣的非議。尤其是對黑龍江巡撫段芝貴。他不過是候補道的身份,此次升任巡撫,可謂一步登天,因此更惹人注意。不久,段芝貴贖買楊翠喜,賄賂載振的風聲便傳出來了。禦史趙啟霖啟奏彈劾段芝貴,形成了當時轟動一時的"楊翠喜案"。
慈禧太後聞訊後,立即著派載灃查核。段芝貴是袁世凱的心腹,段芝貴吃了緊,袁世凱自然不能見死不救。於是立即請載振將楊翠喜秘密送回天津,再由張鎮芳出麵,托鹽商王益孫將楊翠喜領去做使女。等載灃派員到達天津時,楊翠喜已從載振手中轉移到鹽商王益孫的內室。而且王益孫一口咬定早就將楊買下,是在趙啟霖彈劾之前。
人證物證俱在,載灃也奈何不得,況且載振又為奕劻之子,載灃也不敢深究得罪。最後,此案就以趙啟霖"任意汙蔑"親貴重臣名節的理由,將趙啟霖罷職。同時,慈禧太後宣布由於段芝貴涉嫌醜聞,撤去段的黑龍江巡撫,改派程德全署理。載振也因涉嫌幹係重大,迫於輿論壓力,辭去農工商部尚書的職務。
5.
奪取權力
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在中南海涵元殿駕崩。11月15日,慈禧太後在儀鑾殿死去。
慈禧太後的死亡,給袁世凱的政治前程蒙上了濃重的陰影。尤其是宣統皇帝年僅3歲,軍政大權俱掌在攝政王載灃之手。而載灃正是光緒的弟弟。由於慈禧太後的關係,袁世凱一直是光緒皇帝的眼中釘。
據說,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時,慈禧太後曾明令害死光緒帝的愛妃珍妃,旋即倉皇出逃。光緒帝也被挾持在逃亡的行列中。他食不甘味,寢不安眠,心情極度抑鬱,悶悶不樂。在中途休息時,他喜歡獨自坐在地上玩耍,特別喜歡在紙上畫大頭長身的各種各樣鬼形。他畫了很多,又隨手將它們撕碎。有時也畫鳥獸,在烏龜的脊背上寫上"袁世凱"3個字,貼在牆壁上,取出小弓箭,搭上箭頭射擊,然後再扯下來撕碎。
由於袁世凱與慈禧太後的關係和權勢,對於光緒帝來說,他一生最痛恨的人就是袁世凱。他也常常提筆寫下"殺袁世凱"這類的字條。光緒帝、慈禧太後死後,載灃任攝政王,代皇帝行政。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殺袁世凱,替胞兄複仇。
康熙皇帝親政後,曾經欲翦除權臣鼇拜,所用的方法極為簡便。據說,一次召見鼇拜時,康熙帝賜坐。鼇拜萬萬沒想到,這一坐下,便惹來殺身之禍。因為椅子雖然4條腿,可長短不齊,鼇拜年齡又大,一屁股坐下去,自然身體就一晃。這一晃便是在皇帝麵前有失檢點,就是對皇帝大不敬。而"大不敬"屬十惡不赦罪之首。由此鼇拜便身首異處。攝政王載灃也想引康熙帝誅除鼇拜的故事處死袁世凱。
攝政王代皇帝行政,誅殺一人,何患無辭。但載灃考慮的是殺袁世凱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袁世凱當時是北洋軍的首領,北洋軍部將皆接受袁世凱的遙控,而且封疆大吏、朝臣王公中,支持袁世凱的大有人在。
攝政王載灃曾為此詢問奕劻、張之洞等王公重臣的意見。奕劻和張之洞極力反對,認為太後剛去世,南方革命黨活動日熾,內憂外患之際,政權內部不該相互傾軋,而且袁世凱手握重兵,殺袁世凱若激起兵變,更是難以駕馭。
載灃很有心振奮政紀,整肅朝綱,挽狂瀾於既倒。但是,誌大才疏,政基不穩,手無兵權,遇事處處有舊臣、老臣置礙,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除掉袁世凱,盡管奕劻和張之洞極力反對,他還是下定決心不用他了。
1909年1月2日,攝政王載灃以宣統帝名義發布上諭:
"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袁世凱,夙承先朝屢加擢用,朕禦極後複予懋賞,正以其才可用,俾效馳驅。不意袁世凱現患足疾,步履維艱,難勝職任,袁世凱著即開缺回籍養屙,以示體恤之至意。"
袁世凱在慈禧太後死後,本就知朝不保夕,於是在奉旨次日,晉見攝政王謝恩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