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雖未受傷,但他借此再不上朝。而他的部將文臣:楊度、段祺瑞、張鎮芳、張勳、陳昭常一擁而上,每日電來電往,通電擁護共和,曆數皇族罪狀。
隆裕太後為了籠絡袁世凱,下詔封袁世凱為一等侯爵。袁世凱卻一口回絕了。而梁士詒、趙秉鈞、胡惟德等袁世凱心腹則天天進宮,麵陳隆裕皇太後,威逼恫恐。
1月26日,一顆手榴彈在宗社黨領袖、皇族少壯派良弼頭上炸開,良弼與刺殺他的革命黨人彭家珍一起死去。就此,宗社黨群龍無首,人心頓時渙散。而北洋文官武將的奏折函電,又大肆威逼隆裕。隆裕太後自知大勢已去,無可挽回。2月3日,隆裕皇太後正式授權袁世凱,全權與南方臨時政府商議退位條件。袁世凱立即抖擻精神,提出優待條件。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後帶著年僅5歲的皇帝溥儀,在紫禁城代表清王朝舉行了最後一次召見眾臣的儀式,宣布接受優待條件,頒布退位詔。
至此,統治中國達268年之久的愛新覺羅氏王朝宣告結束。
1912年2月15日,南方臨時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稱譽他為"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第二天,袁世凱回電,欣然接受。袁世凱通令全軍官兵、全國官吏自2月18日(陰曆正月初一)起,一律剪發表示擁護,鹹與維新,喜迎共和。
孫中山在讓出臨時大總統之際,就考慮到,從地域上講,南方較北方啟蒙要早,民主自由的觀念更深入人心。因此,迫使袁世凱南下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以抑製北方軍閥、封建官僚勢力。
2月27日上午,歡迎袁世凱南下專使蔡元培及歡迎員宋教仁、汪精衛等一行人抵達北京,迎袁世凱南下。這時的袁世凱毫無拒絕之意。京城遍懸五色旗,主要路口搭設彩牌,並開正陽門,熱忱歡迎歡迎團。袁世凱在會見歡迎團及其他公開場合,多次表示,一俟北方局勢穩定,立即南下就職。似乎袁世凱南下隻是時間問題。
蔡元培及其他歡迎員也為能迎袁南下,複孫先生之命而感到欣慰。但歡迎團成員誰也沒有想到,在他們到達第三天,古都北京即發生了一次重大的兵變事故。
2月29日傍昨6點多鍾,駐紮在朝陽門外東嶽廟的吳佩孚部下第九標的炮隊,首先潰變。他們提著步槍,一擁而出兵營,沿途大呼小叫,槍口朝天放。朝陽門外多的是飯館、水果攤。由於兵變倉促,門都來不及關,連貨帶錢,便被亂兵搶了個精光。
誰知炮兵一開鬧,東城附近第三鎮的隊伍,祿米倉的輜重隊,帥府園、煤渣胡同、東城土地廟駐紮的部隊,不約而同紛起響應。把守城門的部隊一看情形不對,當機立斷,先把朝陽門城門給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