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皇帝夢(2)(1 / 1)

在此之前,袁世凱親到天壇,行祭天大禮。

由於袁世凱的一些複古措施愈來愈濃。這倒使一些前清迂腐的遺老遺少感到興高采烈,以為袁世凱會念及前清恩澤,恢複大清王朝的基業。

袁世凱任正式大總統後,曾致書"大清皇帝陛下",表示感戴清王室的恩德。遜帝溥儀也照例回書"大中華民國大總統閣下",以示祝賀。

1913年2月,隆裕皇太後因患炎症去世。袁世凱得知消息後,立即派國務員蔭昌前往皇極殿靈堂代祭。袁世凱還下令全國降半旗致哀3天,文武百官服喪27天。在祭奠之期,袁世凱臂戴黑紗致祭,並備3萬元禮金前往。1913年下半年,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采取了"政非舊不舉,人非舊不用"的方針,規定隻有在前清做過州縣官吏的人,才有資格做各省民政長。袁世凱還對前清遺老遺少極力拉攏,禮敬如賓,並多次表示自己的元首地位,係清王室禪讓而來,自己要感恩戴德。

這樣,清王朝遺老遺少越發想入非非,一些人竟加緊活動,以為袁世凱早晚要還政於清。大清遜帝重蹈聖壇,不過是時間問題。前清舊吏勞乃宣到處宣傳"還政清室",並把《共和正續解》印刷出來,廣為散發。袁世凱看後竟一笑置之。

於是,複辟派的人越來越多,鼓噪複辟言行更加激烈,"中國隻宜君主製","共和政體不適宜於中國"的論調甚囂塵上。1915年5月,袁世凱在外交上接受了日本旨在吞並中國的"二十一條",舉國嘩然。這一年的夏天,在北京複辟帝製的喧囂聲中,活躍著兩個文人,一中一外,發表演說、評論,為袁世凱政府的政策做著最好注腳。

一位是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校長弗蘭克·J·古德諾。

弗蘭古·J·古德諾是美國人,德國柏林大學的法學博士,1891年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行政法教授。他和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的私交甚好。1912年7月,他來到北京擔任總統法律顧問,在此期間,他極力主張在中國應實行總統製,反對實行責任內閣製,宣揚應建立強有力的政府組織。因此,他曾榮膺袁世凱頒發的二等嘉章。

1915年,當他再度來到中國時,袁世凱的稱帝心跡已經是昭然若揭了。他此次中國之行,便是完成一項命題作文。他一到中國,袁世凱便派農商總長周自齊拜會了古德諾。總統府要他給"袁世凱準備一份文件,論述民主與君主政體哪一種更適合中國的國情"。古德諾按照他一向的觀點,當即完成了這篇論文。8月3日,在《亞細亞日報》上發表,題目為《共和與君主論》。不久,這篇文章在東京及倫敦《泰晤士報》等報紙上轉載。

古德諾的基本觀點是:中國人民民智低下,不具備參與政治的品質,在這種情形下,實行共和製是沒有益處的。比較而言,還是君主製更符合中國人民的曆史習慣。

除去洋人古德諾之外,另一位鼓吹君主立憲製的文人就是楊度。

1903年,清政府為了標榜新政,在傳統的科舉項目之外,增設經濟特科,想通過經濟特科的考舉,選拔一些襄助新政洋務的專門人才。剛從日本歸來的楊度,參加了這次考試。考試發榜,他高中一等第二名。

楊度和袁世凱長子袁克定的關係十分密切。楊度曾將袁克定比為當代的唐王李世民,自己就是謀臣房玄齡、杜如晦。到了袁世凱快稱帝的時候,楊度也早已成為社會名流,他有關君主立憲的言語議論都在社會上有一番影響了。

1915年,古德諾發表《共和與君主論》以後,作為君主立憲主義理論家的楊度自然不甘落後,聞風而動。很快,楊度發表了他的重要著作《君主救國論》。全文立論之本就在於隻有君主製才能救中國。

文章寫成後,楊度托總統府內史夏壽田轉呈袁世凱。袁世凱批閱後,大加讚賞,立即提筆寫下"曠代逸才"4個大字,並命政事堂製成匾額,頒贈楊度,以示恩寵;並秘令陸軍上將、奉天巡撫段芝貴加緊印刷,廣為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