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足少年(1)(1 / 1)

1881年的一天,駐紮在山東境內的清軍管帶段從德出操回營,剛換好衣服,躺在煙榻上吸煙。這時,一個親兵入內稟報:"段大人,有人求見!"

段從德不耐煩地皺了皺眉頭。他一邊吸著丫鬟點著的煙泡,一邊擺擺手:"不見!"親兵下去後,不一會兒又轉回來,再次稟道:"段大人,來人說是從合肥來的,是大人您的侄子。來人說非見您不可!"

"讓他進來吧。"

幾分鍾後,一個穿著單薄、風塵滿身的年輕人出現在段從德的麵前。他個子不高,卻很結實,寬寬的肩膀,圓圓的臉,膚色黑紅,年紀約在十六七歲的樣子。

那個年輕人見到段從德卻是滿臉喜色,"撲通"一聲跪下。

段從德回過神來。他放下手中的煙袋,趕緊上前一把扶起了來人。

"伢哩!"他操起合肥土話,連聲問道,"你怎麼來啦?你怎麼來啦?"

"我是來投奔叔父大人的。"

"誰和你一起來的?"

"就我一個人。"

段從德不大相信地咂了一下嘴,又問:"你是怎麼來的?"

"走來的。"

"步行?"

段從德又一次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從合肥到這裏2000裏路,而且又是在這兵荒馬亂的世道,在他眼裏還是個小孩子的人,竟然獨自一人步行到這裏,真讓人太不可思議了!

他望著眼前這位有些膽量和毅力的族侄,望了好久,突然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大笑起來,連連說:"伢哩!夠種!"

於是,這位步行了2000多裏前來投軍的年輕人就這樣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這一年,他才17歲。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十幾年以後,就是這個從合肥鄉下跑出來的年輕人會成為赫赫有名的北洋大將陸軍總長、民國總理、執政府的元首,成為中國現代史上風雲一時的大軍閥。

他就是段祺瑞。

段祺瑞,字芝泉,出身於清代一個地主官僚家庭。段祺瑞的祖父叫段佩,字韞山,通過自學粗通文字。1851年太平軍起義,洪秀全率領太平軍橫掃長江以南,勢不可擋,鹹豐皇帝情急之下下令各省地方實力派組織團練,以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當時出現的主要團練有曾國藩組織的湘軍、李鴻章組織的淮軍。"亂世出英雄",清末的風雲際會給段家的興起帶來了契機。段佩積極報名加入了當地地主組織的團練,開始時擔任哨兵,後升為管帶。

10年後,李鴻章組建淮軍,皖北許多地方團練紛紛並入,段佩也成為淮軍名將劉銘傳麾下的一員驍將,由於表現突出,不久被劉視為左右手,最後官至統領,因功被保為提督,記名總兵,授予榮祿大夫、振威將軍。從此,普普通通的段家開始出人頭地。

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在中外勢力的合攻下,遭到失敗,又過了一年,即1865年,段祺瑞出生了。段祺瑞的出生是極其平常的事,可是,段祺瑞後來卻自詡自己菩薩轉世,有"靈"氣。

1879年3月,段祺瑞15歲,祖父段佩突然發病死亡,死於軍中。段佩的去世使段家家境急轉直下,段祺瑞的美好前途也蒙下了陰影。段家開始中落,生活處於貧寒之中,甚至連段祺瑞上私塾的錢也拖欠。塾師姓侯,膝下有一女,對段祺瑞很是同情。每逢私塾裏打"牙祭"時,她總是在段祺瑞碗底埋兩塊大肉,段祺瑞心中奇怪,卻又不便去問。有一天,侯先生的千金倒先發了話,問段祺瑞:"你碗底每回都加添兩塊肉,你知道是誰給的嗎?"段祺瑞反問道:"是師母給我的?"那姑娘紅著臉笑著說:"是我加給你的。"這件事給段祺瑞留下了深刻印象。

盡管侯先生嫌貧愛富,在段祺瑞欠下膳費時,扣下了段祺瑞的一方舊硯和一張舊書桌,段祺瑞卻不在意。在他做了總理之後,侯先生在去北京找他,他把侯先生接進府中,當做貴賓,備極優待。平時,段祺瑞總是一個人進餐,逢年過節才和妻妾兒女一同吃飯,但他卻一日三次陪侯先生用餐。侯先生離京時,段祺瑞又送錢送衣服,並派人將其房屋翻蓋一新。在他下野寓居上海時,盡管生活費靠蔣介石每月贈送敬儀,段祺瑞仍從這筆錢中分一些寄給侯先生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