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為什麼巴菲特不買黃金(1)(1 / 1)

巴菲特公開宣稱的投資理念的理論基礎是所謂的市場有效理論,即市場永遠正確,沒人能擊敗市場,隻能投資於有成長潛力的成長股。因此,他經常勸誡人們要持有那些具有穩定增長潛力的公司股票。在他所持有的股票中,可口可樂排第一,後麵的依次是美國第二大鐵路運營商伯靈頓北方聖太菲鐵路公司、富國銀行(WellsFargo&Company)、美國運通(AmericanExpress)、寶潔、卡夫食品、沃爾瑪、西科電氣國際公司、康菲和強生公司。表麵上看來,貌似沒有破綻。可令人產生疑問的是,巴菲特從來不買黃金,也不投資於黃金股票。

那個全球最富有的人經常像傳教士似的向人們宣講如何投資的方法與對經濟狀況的分析。芸芸大眾像看神一樣的對他的觀點肅然起敬,並按照他所謂的價值投資的指引來操作。但為什麼巴菲特那麼討厭黃金投資,從不勸人們去購買黃金呢?黃金可是一個穩定增值的安全投資。在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前的布雷頓森林體係下,每盎司黃金價值35美元。2010年7月,國際市場上的黃金價格是1210美元,短短40年價格上漲了34倍,遠遠高於巴菲特“永久持有的偉大公司”年增長7%~8%的速度。

答案很簡單。巴菲特不喜歡黃金,正因為它是穩定的。全球黃金總量16.3億噸,按照現價,相當於6.96萬億美元。黃金如此之高的總價值使得它不容易被莊家通過新聞報道、評級公司或者一個被投資者羞辱的首席執行官的下台的方式被操縱。黃金畢竟是黃金,它在地球上隻有一個有限的供應。黃金市場易波動的特征似乎是巴菲特不買黃金的一個遮羞布。然而,一般來說,恰恰是因為黃金穩定性與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黃金才顯得波動較為厲害。實際上,黃金的波動是從貨幣的角度去衡量的,它本身具有穩定性和保值性。

稍微有點智商的人略略思考就知道,雖然巴菲特擁有一個令人驚歎的投資經曆,但無法設想他隻是因為打敗了市場而賺得億萬財富。事實上,巴菲特知道如何操縱市場,他懂得如何利用媒體,政府和企業管理層的缺點來操縱股票的上升或下降。巴菲特非常清楚自己目前的公開立場與言論能夠引起市場的改變與波動,隻要他認為對自己有利就一定會這麼做。

最近的次貸危機,國際三大評級機構都脫不了幹係。其中有“3A工廠”之稱的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在2000~2007年間,共給4萬多項次級房貸抵押債打上“3A”評級,對次貸危機的發生有直接的推動作用。不僅如此,2010年希臘債務危機,也是以穆迪為首的三大評級公司聯手操作的結果。有歐洲經濟學家指出,評級機構是歐洲債務危機的第一推手。但很少有人想到,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是穆迪公司最大股東,最多時曾持股20%,現持有大約13%股份。顯然,作為穆迪最大股東的巴菲特不可能不了解穆迪內部的操作,甚至有可能他本人就是幕後的最大黑手。

為了調查穆迪公司暗箱操作對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國會金融調查機構(FCIC)發出傳票強迫巴菲特站在聽證席上接受質詢。在聽證會上,老奸巨猾的巴菲特辯解道:“所有美國人深信,房價不可能突然大幅下跌……這是我此生所見最大泡沫……很少、很少有人能察覺到泡沫,這正是泡沫本質……價格上漲是麻醉劑,影響上上下下的理性判斷力……錯誤人人有份……我根本就沒去過穆迪……我甚至根本不知道那家公司在什麼地方。我隻知道他們的業務模式是非常出色的。”這不禁讓人想起,在1938年11月納粹衝鋒隊對猶太人發動襲擊的水晶之夜之後,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那個著名的信誓旦旦的發言:“關於所謂洗劫和搗毀猶太人財產的一切說法,都是令人厭惡的謊言,我們沒有動過猶太人的一根汗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