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七種致命的投資理念(1 / 3)

對如何才能獲得投資的成功,大多數投資者都持有錯誤的信念。像巴菲特和索羅斯這樣的投資大師是不會有這些信念的。最普遍的錯誤認識就是我所說的七種致命的投資理念。

對如何才能獲得投資的成功,大多數投資者都持有錯誤的理念。像沃倫·巴菲特和喬治·索羅斯這樣的投資大師是不會有這些理念的。最普遍的錯誤認識就是我所說的七種致命的投資理念。

要了解這七種錯誤理念,你得先知道它們錯在哪裏。

致命投資理念一:要想賺大錢,必須先預測市場的下一步動向。

現實:在對市場的預測上,成功的投資者並不比你我強。

這可不是信口雌黃。

在1987年10月股市崩潰前一個月,喬治·索羅斯出現在《財富》(Fortune)雜誌的封麵上。雜誌刊登了他的這樣一段話:

美國股票飆升到了遠超過基本價值的程度,但並不意味著它們一定會暴跌。不能僅僅因為市場被高估就斷定它不可維持。如果你想知道美國股票會被高估到什麼程度,看看日本就行了。

盡管他對美國股市持樂觀態度,但他也感覺到了股崩的逼近……日本的股崩。在1987年10月14日《金融時報》(TheFinancialTimes)上的一篇文章中,他重申了這一看法。

一星期後,索羅斯的量子基金隨著美國股市(不是日本股市)的崩盤而劇損3.5億多美元。他全年的盈利在短短幾天內被席卷一空。

索羅斯承認:“我在金融上的成功與我預測市場的能力完全不相稱。”

巴菲特呢?他對市場下一步將如何變化根本不關心,對任何類型的預測也毫無興趣。對他來說,“預測或許能讓你熟悉預測者,但絲毫不能告訴你未來會怎樣”。

成功的投資者並不依賴對市場走勢的預測。事實上,巴菲特和索羅斯可能都會毫不猶豫地承認:如果他們依靠市場預測,他們一定會破產。

預測對互助基金的推銷和投資業務通訊來說是必需的,但並非成功投資的必要條件。

致命投資理念二:“權威”理念—即便我不會預測市場,總有其他人會,而我要做的隻是找到這個人。

現實:如果你真的能預見未來,你是站在房頂上大聲談論它,還是閉緊嘴巴,開一個傭金賬戶然後大發橫財?

伊萊恩·葛莎莉(elainegarzarelli)本是個不知名的數字分析家。1987年10月12日,她預測說“股市崩潰就在眼前”。一個星期後,“黑色星期一”降臨了。

刹那間,她變成了媒體寵兒。而幾年之內,她就把她的名聲轉化成了一筆財富。

她是怎麼做的?遵循她自己的建議嗎?

不。實際上,資金如潮水般湧入她的互助基金,不到一年就達到了7億美元。即使每年隻收1%的管理費,她一年就入賬700萬美元,業績真不錯。此外,她還開始發表投資業務通訊,而訂閱者很快就增加到了10萬人。

權威地位的商業價值讓伊萊恩·葛莎莉發了財—但她的追隨者們卻沒有這麼幸運。

1994年,她的互助基金的持股者們不聲不響地投票決定終止該基金的運營。原因是:平庸的表現和資產基數的萎縮。這項基金的年平均回報率是4.7%,而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平均漲幅為5.8%。

在一炮走紅後的第17年,伊萊恩·葛莎莉仍保留著她的權威加媒體寵兒的地位—盡管她的基金已經失敗,她的業務通訊已經停發,她的整體預測紀錄也糟糕至極。

例如,在1996年7月21日道瓊斯指數達到5452點時,有報道說她預測道指“可以衝到6400點”。但僅僅兩天之後,她便宣布“股市可能下跌15%~25%”。

這就叫兩頭顧。

這是她在1987~1996年所做的14次預測(根據《華爾街日報》、《商業周刊》和《紐約時報》的記錄)中的兩次。在這14次預測中,隻有5次是正確的。

也就是說,她的預測成功率是36%。就是用拋硬幣的方法,你也會預測得更準—並賺更多的錢。

而伊萊恩·葛莎莉隻是眾多的曇花一現的市場權威之一。

還記得喬·格蘭維爾(Joegranville)嗎?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是媒體的寶貝—直到他在1982年道指達到800點左右的時候,建議他的追隨者們拋掉手中的一切並做空市場。

眾所周知,1982年是20世紀80年代大牛市的起始年。但格蘭維爾仍不斷敦促人們做空市場,直到道指一路升至1200點。

於是格蘭維爾被羅伯特·普萊切特(RobertPrechter)取代了。與格蘭維爾不同的是,普萊切特預測到了80年代的牛市。但在1987年股崩之後,普萊切特又宣布牛市結束,預測說道指將在90年代早期跌到400點。這就像用一把雙筒霰彈槍射擊也會脫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