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假設你“盯著球”。你竭盡全部的精神和體能去擊球,擊每一個球。你知道比分是多少,但在這種精神狀態下,比分似乎已經不再重要。勝負問題已不存在,你隻是在打球而已。
這不一定能保證你贏球。但我敢肯定你能感覺到一個“盯著球”的運動員會讓他的對手難受得多。
你的精神集中在什麼地方將決定你的成果如何。一般的投資者錯誤地將注意力集中在了他希望獲得的利潤上。在極端情況下,這樣的投資者會“愛上”他的投資對象。就像黃金炒家或沉迷於高科技(或其他)泡沫中的投資者一樣,他堅信“投資會讓我變成富翁”。
投資大師注意的是過程。比如,喬治·索羅斯對混亂狀況著迷。這就是他賺錢的真正方式:理解金融市場中的革命性進程。在索羅斯看來,金融世界中的平靜和秩序永遠是暫時的,所以永遠有機會提出並檢驗某種在混亂中賺錢的假設。
索羅斯最著名的投資行動是做空英鎊,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這隻是量子基金的諸多行動之一。量子基金在1992年成長了68.6%。但即使索羅斯和德魯肯米勒沒有“擊垮”英格蘭銀行,他們的基金仍能增長40%,遠高於他們的長期平均投資回報率。
1992年可能是索羅斯最出名的一年,但並不是他最成功的一年。在1980年和1985年,量子基金的價值都翻了不止一番。讓索羅斯的英鎊大捷成為可能的是他的高超技藝。
對許多成功投資者來說,投資過程中最有成就感也最令人興奮的部分是調查研究,而不是他們最終找到的投資對象。“投資就像尋找大寶藏的遊戲。”股票交易商戴維·瑞安(DavidRyan)說。“我喜歡尋寶。”另一個交易商說。
這有邏輯上的意義。整個投資過程包括調查研究、評估、買入、監控、賣出和錯誤反思。調查研究和監控是耗時最多的程序—也是永不會停止的程序。隻有能從這些行動中獲得滿足感的人,才會投入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去掌握它們,最終達到大師的境界。
從沃倫·巴菲特對他的典型一天的描述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除了與手下管理者們交談外(監控),他的興趣主要在調查研究上。
首先,我會“跳著踢踏舞”去工作。然後,我坐下來閱讀。接下來我會用電話聊七八個小時。然後我就回到家裏繼續閱讀。晚上我還會用電話聊一會兒。我們會讀很多東西。我們對我們所尋找的東西有一種大致的感覺。我們在尋找價值超凡的企業。這差不多就是我一天內要做的所有事。
準備收購一家企業的沃倫·巴菲特
對一家企業的擁有者,我總要首先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他們愛的是錢(效果)還是企業(過程)?如果他們愛錢,在我買下這家公司後的第一天他們就得走人。”
投資大師會從盈利中得到快樂嗎?當然會。但真正的快樂來自於他對投資過程的參與。他更重視的不是他的投資,而是他的投資標準。任何不符合其標準的投資都不會引起他的興趣。或者,如果他已經擁有了這樣的投資對象,也就是犯了一個錯誤,他的標準會自動改變他對這項投資的情緒反應,不管他以前是怎麼想的。
而且,一旦投資大師發現了一個符合其標準的投資對象,他會立刻轉移視線,開始尋找下一個。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紀念版)最新章節第30章專業大師地址html/14/14663/
(本章完)